從浮世繪到海賊王:登上大英博物館的「日本漫畫展」 「你是否想過『漫畫』究竟是什麼樣的藝術?」大英博物館舉辦了堪稱規模最大的「日本漫畫大展」,包含從「漫畫之神」手塚治蟲到《海賊王》的尾田榮一郎在內,不同世代的漫畫家與作品,一覽從12世紀至今橫跨800多年的漫畫藝術史。開展前就引發海內外熱烈話題,做為世界博物館翹楚、歷史悠久的大英博物館,為何會以日本漫畫做主題?如何策劃展覽內容?要向世人傳達什麼樣的訊息?23日開放的展覽,正是一部透過漫畫為媒介的社會文化史。 大英博物館舉辦的「日本漫畫展」(The Citi exhibition Manga)於今年5月23日正式開展,這不僅是館方有史以來規模數一數二、也是日本以外最大型的漫畫展。展出的日本漫畫家約50人、共70部作品、240張原畫(部分為複製品),展館位於大英博物館的Room 30,空間約有1,100平方公尺(約333坪)。 展覽以「Manga」為題,就是日文的「漫畫」(マンガ),過去隨著日本漫畫的西進傳播,Manga一詞也成為英語中專門指涉日本漫畫的外來語(歐美系漫畫則用comic一詞)。漫畫展從這個概念起頭,爬梳日本漫畫的起源與進化史,但展覽並不從傳統的時間斷代方式呈現,而是分為6個區域、依照主題策展。 館方表示,漫畫展不只是陳列各種漫畫圖像而已,而是從中理解漫畫的繪製過程、閱讀方法、延伸到漫畫與社會歷史的關係,從各式各樣的表現手法和多元主題裡,探究藝術心靈與時代的面貌。 「讓所有年齡世代的人,都能夠享受『漫畫的樂趣』,」策展人羅斯瑪尼亞(Nicole Rousmaniere,現為大英博物館IFAC Handa日本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展覽宗旨之一,是無論熟悉這些日本漫畫與否、甚至是從來沒讀過漫畫的人,都能夠透過展覽理解這門獨特的藝術。 不過既然是大英博物館,展覽破題的方式也具有「英國特色」,漫畫展的引言區首先以創作《愛莉絲夢遊仙境》的英國作家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做開場,介紹這個故事文本中的插圖、以及傳播到日本之後,誕生無數種相關漫畫創作;此區做為英日兩國文化橋梁的展覽作品,分別是1985年星野之宣的《愛莉絲》、1993年CLAMP的《美幸夢遊仙境》、以及大友克洋版本的《愛莉絲夢遊仙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