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成為5G商用元年,5G商用,承載先行,承載能否滿足5G網絡要求將直接影響到5G商用進程。隨著5G商用的加速,業界對5G承載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為推動我國5G承載關鍵技術及方案創新,協同業界各方提升5G承載產業發展水平,開展5G承載技術方案測試驗證,推動5G承載國際國內標準制定,全力支撐5G商用部署,“2019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特設置了“2019 5G承載技術標準與產業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以“承載鋪路,5G啟程”為主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通信學會主辦,北京信通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百卓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承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塔支持。本次會議吸引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三大運營商、設備商、芯片模塊廠商等5G承載產業鏈300余位嘉賓到場,現場大咖云集,討論熱烈,精彩紛呈。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張海懿在研討會上發表了主題為“5G承載技術及標準化進展”的演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 張海懿 5G承載三大方案需求同存異協調發展張海懿表示,5G三大應用場景新型特性明顯,5G網絡架構帶來組網和連接的新變革,而5G對承載網也提出諸多新型需求。 為推動5G承載的發展,IMT-2020(5G)推進組發起成立了5G承載工作組,5G承載工作組吸引了產業鏈多家廠商的參與。目前5G承載工作組已取得了多項典型成果,例如,2018年6月發布《5G承載需求》白皮書;2018年9月發布《5G承載網絡架構和技術方案》白皮書;2018年10月在ITU-T SG15聯合推動中國主導立項G.mtn和G.709-25G/50G;2019年1月發布《5G承載光模塊》等。 “由于三大運營商的4G承載網絡現狀存在差異,因此5G承載的技術演進路線有所不同,技術方案選擇的決定因素在于網絡綜合成本和產業成熟度等。”張海懿如是說。 5G承載網主要分為5G前傳和5G中回傳。5G前傳中存在多種部署方式,技術方案選擇關鍵是成本,5G部署初期,前傳承載預計仍以光纖直驅(無源WDM技術方案補充)為主。 在5G中回傳中存在SPN、增強型OTN、IP RAN增強三種方案,張海懿表示,SPN和IPRAN增強方案在5G回傳的技術方案上融合趨勢明顯,主要差異是SR的IGP/ BGP協議選擇和SDN管控方式上,以及是否采用SCL的TDM隧道來支持硬隔離的網絡切片。增強OTN方案在L2以上主要借鑒IP RAN或SPN技術,主要差異是L1的TDM隧道和物理鏈路采用OTN的ODU和FlexO方案。 “三大方案在L0 WDM光層存在低成本高速光網絡的共性需求,三大方案需同存異協調發展。”張海懿表示。 5G承載技術進入規模商用前期階段目前,三大運營商在5G承載方面的測試、試點如火如荼。“實驗室全面評估和現網試點穩步推進,5G承載技術進入規模商用前期階段。”張海懿如是說。 5G新型業務及網絡架構對于承載網絡提出諸多新型需求,轉發平面、協同管控和同步構成5G承載網絡總體架構。協同管控方面,5G承載管控架構和需求逐步明確,需要通過北向接口的開放,進一步推動網絡切片及端到端協同管控應用;而管控融合催生南向接口開放需求,引起業界關注。南向接口存在多種接口協議,面臨評估選擇。 5G具有高帶寬、低時延、靈活部署等優勢,未來將與諸多垂直行業進行深度融合。作為基礎支撐技術,同步是5G網絡運行的使能開關,同時在5G為垂直行業賦能過程中,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協同工作、定位測距、時延測量與精準控制等方面。張海懿表示,目前端到端百納秒量級的同步技術部分特性得到驗證,5G與垂直行業融合同步使能作用更加凸顯。 在標準制定方面,5G承載標準主要由ITU、OIF、IEEE、IETF等標準組織制訂,目前5G承載網絡和接口標準化進入重要階段,光模塊標準化同步加速推進。 5G承載光模塊種類繁雜,有待收斂光模塊是5G網絡的基礎構成單元,也是5G低成本廣覆蓋的關鍵要素。5G前傳、中回傳由于速率容量、傳輸距離、工作環境、光纖資源和同步特性等需求的不同,對光模塊提出差異化要求,業界提出多種5G光模塊解決方案。 為評估5G承載光模塊發展水平、促進產業鏈相關方合作交流,IMT-2020(5G)推進組下屬的5G承載組組織測評工作,已開展了多廠商多類型承載光模塊測評,還發布了《5G承載光模塊》白皮書。 參測光模塊類型覆蓋5G承載應用的典型傳輸速率和距離,測試項目包括光電接口關鍵參數、傳輸性能、系統設備兼容性和多廠家互通等內容。 張海懿表示,光電接口參數基本滿足標準要求,互通及設備兼容性需進一步驗證。而5G承載光模塊種類繁雜,有待收斂,產業界應聯合推動城域低成本光模塊和共享產業鏈,降低建網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