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下,全新的零售空間里,面對善變的消費者整體提升視覺營銷全體系成為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通過設計的差異化,對視覺產生刺激,搶奪顧客的注意力,搶奪認知資源。 購物中心空間即服務的理念已深入應用,本文從購物中心外部視覺設計(外立面、廣場)與內部(中庭、公共空間)通過精選案例來作一簡要解析。 購物中心外部空間的視覺設計 1、外立面 人們看慣了大型的、豪華的項目,但能與周圍產生差異性,且新型別具特色的建筑形態更容易俘獲消費者的注意力。 外立面是一個商業建筑中第一個與顧客進行“對話”的界面,能夠直接反映商業空間的規劃主題與定位。擁有高顏值、高格調外立面的購物中心已經先聲奪人,不僅吸引來了人們消費更是減省了一筆推廣費。 隨著商業空間的不斷發展,電子、機械、光效等越來越多的元素在外立面上投入使用,觀察重新回歸的轉型改造項目,就可以看到對其外立面改造是能讓其煥然一新的第一步。 既是“改頭換面”,但在外立面上的創新還是要符合項目定位和能夠被消費者所接受,同時應該考慮項目所在地的歷史文化和周邊商業項目的建筑風格,利用項目本身所具有的優勢,打造出獨樹一幟、具有記憶點的外立面。 相關案例: 曼谷Siam Discovery Mall 利茲John Lewis 189弄購物中心 銀座東急廣場 EmQuartier百貨 Palacio de Hierro百貨商場 2、廣場 戶外廣場作為作為未進入購物中心的第一場所,為室內空間的外延,對于購物者而言,這是建立購物中心意想的首站。 情景化的設計能在第一時間吸引顧客眼球,可以利用景觀噴泉、植被、游樂設施、主題設計、創意營銷,增強購物中心與顧客交流,國內外有很多優秀案例可以借鑒: 墨爾本Highpoint購物中心 墨爾本Highpoint購物中心的“快閃公園”(Pop Up Park)展現了全新的交流、休憩、觀賞和玩耍方式。由于處于通往購物中心最為熱鬧的入口通道,這里的公共廣場空間十分有限。 特制抬高的平臺以柔軟的人造草坪為主,并以定制的座椅細節收邊,這些座椅元素或草坡面向中心的安全游樂區,并配以可移動的游樂元素。 豐富重疊的功能分區為不同群體之間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聯系,在這里,年輕人可以一起相聚逛逛,而兒童也可在旁邊蹦蹦跳跳、捉迷藏、奔跑。 基盛萬科中央公園 基盛萬科中央公園打破傳統購物中心“大盒子”的思維定式,以更舒適、更自在的空間形態,打造滿足周邊居民的社交空間。 基盛萬科中央公園以景觀空間設計,活化商業街道空間,打造公園式的購物場景。構建風之岸、愿之池、蝶之園、虹之橋、葉之泉和童之島六大空間,搭建移步成景、換步成趣的商業空間,營造水岸藝文的休憩場所,以藝術與知性載體打造景觀地標與區域的記憶點。 購物中心內部空間的視覺設計 如果說商場的選址與外部的設計是要把更多的消費者吸引過來,那么內部空間的設計就是要讓消費者在商場中最充分的獲知各種商品的信息,調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并且得到愉快的購物體驗。 空間是購物中心強化原創機制的一個重要載體,具有物理和化學兩種屬性。購物中心空間的化學效應在于,管理者和設計師可以對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進行深度挖掘,依據偏好的不斷變化,增強商業空間的體驗感和親切感,讓消費者自然而然地融入購物中心的場景之中。 購物中心空間的物理效應在于,將空間作為直接經營對象,使空間成為有價值的經營主體。購物中心擁有內容和流量入口,這就使購物中心空間具有了超越一般場所的創造能力和吸引能力。 另外,消費者的購物路徑需要合理的安排與設置,消費者只有在充分的了解了商品的前提下才會去購買商品,因此,購物路徑不在于多么的寬敞和形式的多樣,而是在于合理、安全、舒適、自然、有效以及輕松和方便,使得消費者能夠充分的、自由的瀏覽、參觀以及挑選、購買商品。 EmQuartier 購物中心 上文中也提到了這個案例,在建筑設計上,EmQuartier 期待在自然與都市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建筑通過錯移的樓層進行分區,每一層都有獨特的形式。所以,該商場建筑通過錯移的樓層進行分區,每一層都有獨特的形式。這種方法使室外露臺和“空中花園”成為可能。 Emquartier中無論是流線的樓層設計,采光與綠色造景,都讓人賞心悅目。 在建筑內部與外部都擁有大量綠色空間,整個空中花園位于商場六至七樓之間,從剖面來看如同商場中喘息的綠層,為欣賞曼谷又提供另一個視野。 Weiterstadt Loop 5 購物中心 功能性購物是德國的主要商業模式,以“航空旅行”為主題的LOOP5 成為主題購物的先鋒推動者,并成為萊茵河區獨特的地標。“航空”主題的靈感源自于其鄰近的法蘭克福機場和達姆施塔特的歐洲太空控制中心。 漫步購物中心環道 ,顧客可在購物中心中體驗四種不同的設計空間。商場的室內設計引用了航空發展史的元素,并以早期飛行、黃金時代、噴氣機、現代航空為副主題,通過紅、黃、藍、紫四個副主題色,結合照明,將購物中心劃分為四個區域。 六米高的購物中庭猶如教堂禮堂般的空間感,積極渲染出兩側零售區域的魅力。墻面及地面中的螺旋槳、機翼、舵盤、懸翼元素及無處不在的平面設計,將顧客引入獨特的購物體驗。 好的商業空間除了營收、客流,鎖定客群,更重要的是空間成為傳播、解讀、體驗、轉化信息的一種媒介。提升空間內涵意味著必須讓購物中心獲得更具創造性和趣味性的消費體驗,與消費者產生情感連接,讓購物中心的標簽與屬性更加清晰。 推動購物中心空間成為更大的原創基地,也可以圍繞再造經營系統、重建空間功能等多種方案進行組織實施。塑造更有體驗和互動能力的空間組合與活動平臺,讓購物中心時時充滿變化,時時保持新意,并有效減輕顧客的平淡心理。 不僅能為商業空間提供新的價值及競爭優勢,還能使其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系統、服務體驗,令設計為人們提供更高質量的生活、為品牌作出正向的貢獻。 最后 商場是一個公共空間,每天都有著成百上千、乃至成千上萬的消費者進進出出,但是他們在其中所關注到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商場的設計與營銷,應當做到緊密相結合并且形成互補,這是成功完成商品的終端銷售環節并且實現商品價值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來源:商業設計周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