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他山石,琢我之璞玉 ——陸豐市溫水義語文主題學習工作室 骨干成員深圳龍華培訓簡報 “語文主題學習”是學校語文教育創新支持項目,它倡導在課內進行大量閱讀,以“積量”帶動“質變”,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了實驗區教師的專業成長,增進各工作室之間的經驗共享與交流,加強語文課堂教學的深度研究,5月25日至26日,北京華樾教育研究院在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召開了廣東省“語文主題學習”名師聯盟暨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首屆會議。我們工作室4名骨干成員在主持人溫水義老師的帶領下,與來自廣東、湖南、湖北、江西、海南、貴州六省的名師工作室成員240多人共同參與了此次交流活動。 綠槐高柳咽新蟬,碧紗窗下水沈煙。五月的深圳,陽光與細雨追逐嬉戲,高樓大夏與綠樹紅花相互映襯。活動開始,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王玉璽局長致賀辭,他在講話中介紹了龍華區教育教學情況,及他所理解的語文教育,并對語文主題學習的課堂改革充滿信心和美好的期待。 專家培訓課上,胡立根部長的《突破語文教學的雙重困境》專題報告,從“課程困境”和“教學實施困境”兩個方面,深入分析了傳統語文教學的缺憾與局限,如果沒有進行系統的讀寫能力和思維能力訓練,學生就無法形成語感、美感和文感,難以形成語文能力。要突破教學困境,就要整合教材,幫助學生在“積量”的學習活動中,達成相關教學目標。 華樾教育專家畢春英老師的《我眼中的好課》專題報告,以專業的角度,為我們闡述了一節好語文課的標準。她以理論與課例相結合,深入淺出,給我們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潘繼云教授的《初中語文主題學習背景下的單元整合教學》,為我們講解了單元整合的方法與基本方式。語文課堂上,跨單元、多資源的整合運用,是豐富課堂內容,增加學生閱讀量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深圳市福田區荔園小學趙家英老師通過她的《大自然的聲音》等真實的教學課例,與我們分享了她“叢書與教材的深度整合”的教學設計。趙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她的課堂的精彩與豐厚。資源整合在她手下,發揮出了極大的魅力。 深圳市福田區綜合教育研究部徐燕部長,通過《聚焦價值,清晰表達——教育生活中的寫作分享》寫作指導課,從教育者專業寫作角度,為我們傳授了“燕式思維魔方”思維訓練等技法,貢獻出滿滿的干貨。 德高望重的北師大安文鑄教授《科研引領,促教研水平提升》的專題講解,為我們闡明了工作室建立及課題研究的意義,也給我們指明了科研與教研的關系,勉勵我們要以科研為引領,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下午,李靜芝老師以她的課堂實例,與我們分享了“一米閱讀教師版”中的功能與操作技巧。一米閱讀APP設計者李璽磊老師為我們講解了軟件設計的理念與文化追求。 在分組交流活動中,我們陸豐與深圳、佛山、英德、潮州、高明等地區的工作室同一組。通過各個工作室的團隊建設與備課情況分享,及專家老師們的點評,讓我們感受到了不同區域雖然存在著不同學情,卻都有著我們語文人同樣的教育情懷。 名師聯盟盟主陳祥俊教授最后總結發言,他借助《好風知借力,正是揚帆時》的精簡講座,為我們講述了“教育核心”,講述了語文人的大情懷大智慧,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也使我們收獲了信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短短的一天半時間,通過專家講座、名師匯報、工作室交流等環節,讓我們看到了本地區教育的落后狀況,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足。但是,只有走出去,世界才會在眼前。通過交流探討,我們也充分感受到了語文主題學習的魅力,對語文主題學習的教學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理解。只有邁出腳步,前方才會有路。語文主題學習亦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