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求是2013來了 張之萬(1811—1897年),字子青,號鑾坡,直隸南皮人,張之洞兄。四歲開始讀書,十八歲進學。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同治間,署河南巡撫,移督漕運, 歷江蘇巡撫、閩浙總督。光緒中,光緒八年,為兵部尚書,后調刑部。十年,入值軍機處,兼署吏部尚書。后為協辦大學土、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二十二年 (1896)年老致仕,賞食全俸。二十三年,卒,年八十七歲,贈太保,謚文達,入祀賢良祠。畫承家學,山水用筆綿邀,骨秀神清,為士大夫畫中逸品。初與戴 熙討論六法,交最相契,時稱南戴北張。書精小楷,唐法晉韻,兼擅其勝,有《張文達公遺集》。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狀元,官至大學士。歷任修撰、河南學政、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兼署工部等職。同治元年(1862年)偕太常 寺卿許彭壽等,匯輯前代帝王及垂簾事跡可法戒者呈上 ,賜名《治平寶鑒》。后署河南巡撫,督師鎮壓捻軍。遷河道總督、漕運總督。 九年,任江蘇巡撫。次年,來滬查閱江南制造總局一切機器,赴松江巡視海塘。調任浙閩總督,繼又抵上海巡視海塘工程,并與曾國藩接見日、英、法、美等八國領 事。又同曾國藩會奏必須趕修寶山海塘。檄候補知府厲學潮負責修俊吳松江(今蘇州河)。復與曾國藩會奏續議江蘇水師事宜。光緒八年(1882年),為兵部尚 書,后調刑部。十年,入值軍機處,兼署吏部尚書。后為協辦大學土、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