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05年,十一月(十月為歲首),劉邦任命故韓國韓襄王的孫子韓信為韓王(與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同名)。韓國領土,北方跟鞏縣(河南省鞏縣)、洛陽相鄰,南方緊接宛縣(河南省南陽市)、葉縣(河南省葉縣),東方則擁有淮陽(河南省淮陽縣),都是軍事重鎮。韓王韓信一直跟著劉邦與項羽作戰,項羽敗亡、天下一統之后,韓王韓信理應返回封國。但劉邦感覺韓王韓信很有點雄才大略,放在故韓國為王讓人不能安心,于是,前201年,利用封賞功臣的時機,劃太原郡三十一縣,成立韓國,把韓王韓信遷到新土,監視匈奴,首府設在晉陽(山西省太原市)。韓王韓信上書說,韓國位于北方邊陲,匈奴部落不斷入侵,晉陽距邊界太遠,請準許把首府北遷到馬邑(山西省朔州市)。劉邦批準。 【因為雄才大略,所以讓人不放心,這個難題,幾乎無解】 前201年,秋季,匈奴大軍包圍馬邑。韓王韓信多次派使者出使匈奴,謀求和解。漢朝發兵救援,得到情況,懷疑韓王韓信可能對漢室懷有二心,派人指責韓王韓信擅自與匈奴交往。韓王韓信大為恐懼,害怕被殺,便于九月獻出馬邑,向匈奴投降。冒頓(讀如末毒)單于隨即率軍南下,越過句注山(山西省代縣西北二十五公里),攻擊太原,前鋒直抵晉陽(太原郡政府所在縣)。 【冒頓單于】
前200年,年初,劉邦親自領兵出征攻打韓王韓信,在銅鞮(山西省沁縣南,鞮讀如低)大破韓王韓信,斬大將王喜,韓王韓信逃往匈奴(王庭設在蒙古國哈爾和林市),白土(陜西神木縣西瑤鎮)人曼丘臣(曼丘,復姓)、王黃等,擁立故趙國皇族后裔趙利為趙王,收攏韓王韓信的散兵敗卒,與韓王韓信及匈奴一起,合謀攻擊漢軍。 匈奴派左、右賢王(匈奴汗國元首單于之下,設左賢王、右賢王,權力跟地位,僅次于單于,而在普通親王之上),統率一萬多名騎兵,同王黃等駐扎在廣武(山西省代縣西南陽明堡鎮)到晉陽(山西省太原市)一帶。漢軍進攻,匈奴即敗逃,隨后又聚集起來,漢軍再進攻,匈奴再敗逃、再聚集,漢軍于是窮追猛打,打算一舉消滅左右賢王騎兵主力,戰場迅速向北推進。此時本為隆冬,天氣酷寒,又逢天下大雪,漢軍士兵凍掉了手指的占十分之二三。
劉邦駐居晉陽,聽說冒頓單于正駐扎在代谷(河北省蔚縣),決定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一舉解決北方邊患,于是派人去偵察。而冒頓把他的精壯士兵、肥壯牛馬都藏了起來,只讓人看見老弱殘兵和瘦小的牲畜。漢軍派去的使者相繼回來的有十批,都報告說匈奴可以攻打。劉邦于是又派劉敬出使匈奴。 這個劉敬頗有些來頭,簡單介紹一下。前202年,劉邦剛打敗項羽,定都洛陽。有個齊郡(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人婁敬,被征調到隴西(甘肅省臨洮縣,洮讀如桃)當兵,路過洛陽,逃跑了。他通過同鄉虞將軍(名不詳)晉見了劉邦。向劉邦陳述了建都長安比建都洛陽的優勢,劉邦咨詢群臣,大家都是東邊人,都不愿去長安,最后,張良支持了婁敬的建議,認為建都長安深謀遠慮。于是,劉邦下令遷都長安。任婁敬當郎中(宮廷禁衛官),封奉春君(君比侯低一級),賜姓劉。
【一代賢臣劉敬】 劉敬出使匈奴尚未返回,劉邦等不及了,率三十二萬大軍向北推進。前鋒剛越過了句注山,劉敬回來,向劉邦警告說,兩國交戰,本該炫耀自己的優勢,給對方以威懾,但這次我到匈奴,居然見不到肥壯的牲口,滿眼都是老弱羸兵,這一定是他們故意示弱,企圖誘使我們輕率行動,然后再以精兵伏擊我們,我認為這一仗不能打。這時候,漢軍業已出動,劉邦大為惱火,罵劉敬說,你這個齊國老混蛋,不過是靠著耍嘴皮子得到了一官半職,現在竟又來胡言亂語阻撓我的軍隊前進! 于是,把劉敬投入廣武的監獄,等待處理。 劉邦先到平城(山西省大同市),主力還沒到達。冒頓發出精兵四十萬騎,乘劉邦巡視白登(山西省大同市東北)之時,把白登重重包圍,一只鳥都飛不出去。七天七夜,漢軍與外界完全隔絕,劉邦危在旦夕。最后,劉邦采用陳平的詭計,派出秘密使節,從小路找到匈奴汗國大營,晉見閼氏,送上貴重禮物。閼氏對冒頓單于說,兩國君王,不應該互相圍困。我們所侵占的中國土地,事實上不能長久居住,而且中國皇帝有神靈保護,望您明察! 【白登之圍】
冒頓單于本來與王黃、趙王趙利約定好時間會師,但趙軍卻遲遲不來,由此就懷疑他們與漢軍有什么謀劃,這才解開包圍圈的一角。正好遇到天降大霧,漢軍便派人在白登山與平城之間往來走動,匈奴人毫無察覺。陳平這時請求劉邦命令士兵們使用強弩,弦上多加一箭,弩箭一致沖外(萬一被匈奴發現,作困獸一斗),保護劉邦從解圍的一角悄悄溜出。脫出包圍后,劉邦想要策馬狂奔,太仆(交通部長)滕公夏侯嬰,堅持慢行。 回到平城時,漢軍主力趕到,匈奴便解圍而去。漢軍也收兵返回,命樊噲留下來平定代地。劉邦回到廣武,特赦劉敬,說,我不采用您的意見,因此被圍困在平城,我已經把先前十多批使者都殺掉了!接著就封給劉敬二千民戶,封關內侯,稱建信侯(關內侯,是準侯爵,無采邑)。
【曲逆侯陳平】 回師向南經過曲逆(河北省順平縣),劉邦說,此城如此壯觀,我走遍天下,只有洛陽可以相比。就改封陳平為曲逆侯,享用全縣民戶的賦稅收入。陳平跟隨高帝南征北戰,共六次進獻妙計,每次都增加了封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