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會放屁?我們能不能不放屁?為什么有人放屁這么臭? 不要覺得這個話題惡心,其實,每個人都會放屁,只要有腸蠕動存在就會有氣體從肛門排出。放屁的多少、味道等等,都事關一個人的身體狀況。 2天沒有排氣排便 大四女生查出結腸腫瘤 24歲的曉慧(化名)今年大四,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今年6月份她就將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但不久前她卻被查出患有結腸癌,同時引發腸梗阻,被緊急送醫才救回一命。 今年春節后,曉慧便覺得肚子開始隱隱作痛,一開始她以為是過年期間吃得太“猛”了,導致消化不良,引發了胃病,就在家附近的社區衛生院配了點胃藥吃吃。 但之后兩個月時間,這種腹部疼痛感越來越強,吃藥好像也不起作用了,嚴重的時候,她痛地整個人蜷縮在一起,身上直冒冷汗。 今年4月份,實在抗不在的她到麗水當地醫院就診,經過醫生問診,發現她已經連續2天沒有排氣、排便了,懷疑患有腸梗阻,建議她到浙大一院就診。 第二天,曉慧來到浙大一院肛腸外科就診,檢查發現,曉慧的結腸里有一個菜花樣的腫塊,考慮是結腸腫瘤,并由腫瘤已經引發了完全性腸梗阻。幾天后,曉慧接受了手術,同時切除了腫瘤,解決了腸梗阻,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而像曉慧這樣的病人,術后排氣對醫生來說也是非常珍貴的,因為腹部手術的病人經麻醉刺激,胃腸蠕動暫時停止,須經一定時間才能恢復。而除了聽診腹部腸鳴音之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詢問病人是否排氣,如果已經排氣,則說明腸胃功能已經恢復。 所以,哪怕是大家平時都不愿提及的“屁”,對人體健康狀況也有重要提示作用。 出現這些情況,小心身體警報 1、連續多天不排氣 以曉慧為例,成年人如果連續2-3天一直不排氣、不排便,并且有陣陣腹痛,則往往是腸梗阻的征兆,要盡早診治。 而新生兒如果從來不放屁,則可能是肛門閉鎖,必須要到醫院接受治療。 2、頻頻排氣 大眾流傳一種說法,屁放得越多,消化功能就越好。其實,兩者之間并沒有什么內在聯系,更多還是因為食物的關系,蔥、姜、蒜、甜食、豆制品、包心菜、蘿卜等食物含有可產生大量氫、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的基質,食用后會不斷排氣。 而如果排除食物因素,還不斷排氣,就要考慮是腸道內產氣菌過多,需要調節消化功能。 3、奇臭難聞 如果屁奇臭難聞,往往是消化不良,或進食了過多的肉類食品,這時就需要節食和服用助消化藥物。 “屁臭”也可能提示消化道有出血癥狀,因為消化道出血后,血液會在患者腸道中聚集,胃酸和腸道細菌會將這些血液分解,放出的屁也會是腥臭味。 患有腸道惡性腫瘤時,由于癌組織糜爛、出血,再加上細菌的分解發酵,會使屁呈現出腥臭的味道。 當然了,正常人不會經常放臭屁,一般都與日常飲食結構或烹飪習慣有關。如果發現自己長期排氣有臭味,就要去醫院就診了。 “放屁”是人體的正常生理現象,所以千萬別覺得“尷尬”,也千萬別憋著。一旦發現自己有異常,一定要盡早就醫,排除可能的病因,保證身體健康。 屁是怎么形成的 屁也叫矢氣,是人類、多數動物從肛門排出的廢氣,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根據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岡知足的“腸內細菌分類”理論,人體大腸內,特別是在大腸到直腸這一段,居住著大約有100種100萬億個細菌,這些細菌使食物容易分解,在食物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集中起來,在肛門括約肌的作用下排出體外就成了屁。 除此之外,在喝水、咀嚼食物、聊天或呼吸時,不斷被吞入氣道的空氣,也有可能積壓在胃部,當食物消化殆盡時,胃囊和腸腔收縮,腸蠕動雖然減弱但仍然在進行,所以只能運送空氣,最后被排出體外。 為什么有些人屁是臭的 屁的成分中,含量比較高的包括氮氣,氫氣,二氧化碳,還有小部分甲烷、氧等,這些成分中,沒有臭味的氣體占99%。 過去一種普遍的認識是,屁的臭味是甲烷釋放出來的。其實,甲烷本身并不臭。現代科學證明:產生臭味的“罪魁”是吲哚(一種有機化合物,存在于煤焦油和腐敗的蛋白質中)、糞臭素、硫化氫等惡臭氣體。 屁的成分與食物種類有關。例如吃了薯類食品或蘿卜,它們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這些屁往往響聲如雷,但不太臭。相反,如果食用蛋白質、大蒜、豆類等食品過多,則會產生硫化氫、吲哚、糞臭素等物質,這樣的屁就奇臭難聞。 在醫學上,屁常作為衡量胃腸功能好壞的一種“測試氣球”,如果屁出現“異常”,就要警惕,這可能是身體給你發出的警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