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自己,那就是永遠言不盡的辛酸;那就是永遠言無盡的歡樂。兩者若是相提并論,必定是兩敗俱傷,最終落個傻子的斗爭。我也莫須有似的成就了傻子的代名詞了。 在家住久了,越感覺到了生命的終點站、剎那間,似乎在于彈指之間竟是灰飛煙滅。也就因此臨近了莫名其妙的處猶如刀割般疼痛。我也依然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其中的原委。只能默默忍受名義上來說算是天賜此物吧,此物的魅力竟是如此有威懾力使我受傷的心靈再次遭遇遠方的剝削。感受到世界說的公平的確是在欺騙三歲小孩子,還洋洋得意愛意充滿流通的各個角落其實是白白做夢。夢做多了,也難免被夢魔有誘惑。什么明天我成“中華共和國主席”,科學家或是成就劉德華歌壇上的風華正茂,但最終的現實逆襲而來殘酷的告知你“不可能”的。 生活久了,不習慣的頂點事物也會慢慢的調理過來;本已習慣的或許在新生環境下便形同陌路了從此變得陌生了。 回家后的一個多月,每天朝九晚五的忙于工作。我整個人都快忙不過來了,完全陷入崩潰的狀態。 按原理來說,也就是本應該出現我腦海之中的部分良好的景致如今卻對我棒頭一喝,該叫如何不傷心啊!家庭的和睦,天理該是我心目中最大的愿望,可慘象依舊讓人頓?生莫名其妙的悲痛。因奶奶一事,親朋好友紛至沓來,各主建議如何操作其事;議論之聲不絕人耳,終究沒商討個所以來還引火焚身——引來一身不必要的糾紛。“不孝子”的頭銜猶如千金頂壓在父親的頭上,面對室外各自宣傳的流言蜚語;父親自是滿不在乎的,但究其根本特別是對于一個生性暴力脾氣的人來說不大發雷霆算是老天庇佑是上帝幫了一個天大的忙。說是“不生氣”則反反是表面部分之詞,并不能代表其真實的詮釋。話又撿回來說,“生氣”又起得了啥么子作用呢?官話說:“走走形式的了吧!”別人怎么做又怎么說,什么都不關我嘛事?我問心無愧,父親總是如此說來,我也只好對此不敢妄自造次。 農活忙完了,我吸了口氣大概或許一分鐘在均勻的緩慢吐出來,暗忖道:“這時候有的玩了,什么事都干完了。”油然而生的喜悅猶如泉涌直面而來,樂得我齜牙咧嘴。或許生活的如此也安閑,也該付出點什么吧!悠閑的日子甚是舒服,那時沒精神追求者的看法。我獨自以為,本人自命不凡追求那是響當當的,在這里謙虛一次不必要透露。精神追求說白了更確切地說,是你愿意用生命去捍衛。舉個例子:國父孫中山先生為捍衛民國革命從而犧牲;多少革命戰士為了新中國成立而獻出了珍貴的生命。這東西特的很,你愿意靠近它。就像你經常吃米飯一樣從來不討厭(對于南方而言),對于某個東西的愛好。從狹義上來說就為精神追求。 我當初并不具備“精神追求”這奇特的的物質,甚至拒之千里之外。當時是我沒有慧眼識破其中的奧妙之處,拒絕人家之后還依然樂在心底,直到這天我萌芽初醒。稍微對“精神追求”這莫名其妙物質具備些朦朧的感覺。用心對待看,總是能從中獲取你所預料中之外的皮毛事情,哪怕今天你領悟到了精妙的為人處世的概論也是一件祖上光榮的事情。其實你直到某一日獲得片面收獲,說白了那你今日的所獲也可以說是成功;其實今日之外前的某一日是所預兆的,只是你那時被蒙在鼓里到了不省人事的程度罷了。 不管是人之將至的“收獲”或者用“成功”來命名或許也合適不過了。無非來源于你精神體表面的內心里的“精神追求”從而擒獲的感覺完了。俗話說:“感覺來了,擋也擋不住。”這種威力還是蠻強大的。悲慘的是,我正好是一位沒有感覺的精神追求者。生活對于我來說,無味無趣。回到家的這幾天,我一直在房間度過;可謂做到“足不出戶”的程度,看書累了睡覺;睡覺累了就看書。其結果是接二連三的“痛楚”。這也正符合我的癥狀,無“精神追求”者,生活亦是這樣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