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9年5月17日~19日,“金陵淋巴腫瘤論壇”在美麗的南京市順利召開,會議邀請了國內外頂級的血液腫瘤專家,可謂“星光璀璨”。會上,《腫瘤瞭望》特邀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李增軍教授,針對目前CLL/SLL的預后因素和一線治療選擇進行了深度訪談,尤其對于CLL治療是否進入了無化療時代,李增軍教授結合目前的研究證據、指南推薦和自己的實踐經驗,談了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李教授表示,隨著BTK抑制劑為代表的無化療藥物的應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傳統免疫化療,但傳統治療仍有其適應癥和優勢,未來bcl-2抑制劑、新型CD20單抗逐漸進入臨床,CLL/SLL患者的治療選擇將會更加豐富,屆時真正的無化療時代才可能到來。 ? 建議在WIFI下觀看 《腫瘤瞭望》:新版中國CLL/SLL治療指南中,IGHV突變狀態及TP53突變的檢測在治療前評估及預后判斷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您能介紹一下這項改變的意義,以及其背后的循證醫學證據是什么?李教授:CLL治療前這些預后指標的評估,一方面具有判斷預后的意義;另一方面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也具有指導意義。TP53突變在CLL中的預后意義早已得到廣泛認可和重視,IGHV突變狀態的預后價值其實也早已被證實,但限于其繁瑣的檢測手段,過去沒有在臨床上廣泛開展,而是常常以CD38或ZAP表達作為替代指標,但其準確性稍差。近年來,隨著測序技術的進步,IGHV的檢測更加方便,因此被正式納入美國NCCN指南的推薦,成為CLL/SLL治療前評估的必要檢測項目。目前,IGHV突變狀態檢測已經取代了CD38及ZAP的檢測,這也體現了IGHV突變狀態對CLL/SLL預后的重要影響。 《腫瘤瞭望》:在2018版中國CLL/SLL治療指南中,BTK抑制劑伊布替尼已經成為初治及復發/難治CLL/SLL患者的一類推薦,其地位在2019版美國NCCN指南中得到進一步體現。您怎樣看待伊布替尼在CLL/SLL中的作用?李教授:我們討論制定2018版中國CLL/SLL治療指南時,伊布替尼剛剛在中國上市。基于當時的循證醫學證據、伊布替尼的昂貴的價格以及中國患者的經濟情況,我們推薦復發/難治CLL患者以及TP53突變的初治CLL患者,使用伊布替尼治療或參加BTKi的臨床試驗。對于沒有TP53突變的低危CLL患者,我們仍推薦年輕患者一線應用FCR方案;老年患者使用瘤可寧+CD20單抗或者伊布替尼。近1年多,眾多臨床試驗結果證實,伊布替尼在不同亞組CLL患者中,均取得了良好治療反應。無論是IGHV未突變或伴有11q- CLL,還是老年CLL患者,伊布替尼的療效均優于以往的標準治療方案,甚至年輕、低危CLL也推薦作為首選治療。2019年第四版NCCN指南已把伊布替尼單藥作為所有類型CLL/SLL患者的唯一首選推薦方案。預計中國的CLL/SLL治療指南將會繼續更新。 《腫瘤瞭望》:BCL2抑制劑在CLL領域的進展也十分迅速,您認為這是否會影響中國CLL的治療現狀?距離BCL2抑制劑進入中國CLL/SLL治療指南還有多遠?李教授:BCL2抑制劑在CLL中的治療效果十分明顯,尤其對于伴有TP53異常的高危CLL,BCL2抑制劑效果甚至有可能優于BTK抑制劑。2019年5月15日,美國FDA已經批準BCL2抑制劑(Venetoclax)用于治療CLL/SLL。目前,我國也開展了一系列BCL2抑制劑相關的臨床試驗。未來,國內外治療指南將進一步納入BCL2抑制劑。尤其對于伴有TP53突變或者伊布替尼治療后耐藥的患者,BCL2抑制劑可能會成為新的治療選擇。此外,國外研究證實,新型CD20單抗(如GA101)的效果要優于傳統的利妥昔單抗,未來有可能取代利妥昔單抗的地位,并逐步進入中國市場。未來,CLL/SLL患者的治療選擇將會更加豐富,以新型CD20單抗、BTK抑制劑以及BCL2抑制劑為代表的無化療治療藥物將逐步取代傳統化療,屆時真正的無化療時代才會到來。而目前,免疫化療仍有一定的適應癥,尤其與BTKi的聯合后,可能較單獨應用BTKi有更好的效果。 專家簡介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淋巴瘤中心主任醫師 《中國慢淋診治指南》和《慢性B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中國專家共識》的執筆人; 學會兼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抗淋巴瘤聯盟(UCLI)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委員會慢淋工作組委員、血液病理學工作組委員; 天津市抗衰老學會血液學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 天津市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委員會委員兼秘書;淋巴瘤委員會委員; 天津市醫師協會血液內科醫師分會委員; 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文章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40余篇,參編專業著作6部。參加或主持各種新藥臨床試驗近20項; (來源:《腫瘤瞭望》編輯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