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在國內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資產類別曾多次洗牌。 經過大額企業貸由盛轉衰、現金貸頻繁改頭換面后,目前行業比較主流的資產有三類——信用貸、車貸、小微企業貸,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信用貸。 信用貸尤其是線下信用貸曾經歷不少風波,如今正處于陣痛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信用貸可以粗略劃分為線下信用貸和線上小額信用貸,前者以宜信普惠、平安普惠為代表,后者以拍拍貸、你我貸為代表。 網貸行業最早出現的資產就是信用貸,國內P2P鼻祖,2007年成立的拍拍貸一直主做線上信用貸。 2013年,余額寶問世,互聯網金融迎來大爆發,大量P2P平臺涌現并相繼開設線下借款門店,放款額度在3-10萬元左右,其模式就是學習宜信普惠和平安普惠。 例如2014年從宜信走出的郭震洲于當年創立了夸客金融;宜信早期的區域銷售經理陸雨泉參與創建了向上金服和捷越聯合;宜信多位高管離職聯合創立了中望金服(米族金融)。 其他還有中騰信、銀谷普惠、信和匯金(信和財富的線下資產端)、點融、可溯金融、信用寶、生菜金融等。 這些公司的共同點就是在全國布局線下信用借款門店,少則十幾家,多則上百家。 例如信用寶曾在全國30個省市擁有145家借款門店;中騰信也有140多家;點融曾開設近百家;信和匯金和銀谷普惠更是分別建立了300多家。 短短幾年間,全國所有城市都出現了眾多以普惠金融為名義開設的線下借款門店。 至于為什么不做純線上借貸,信用寶創始人涂志云表示,鑒于國內目前的征信環境,純線上的風控為了規避風險,會導致拒絕大批優質用戶,而線下的風控更有效率。 夸客金融創始人郭震洲認為,不能總是只依賴數據分析,也得依靠線下團隊甚至人海戰術。 說起來頭頭是道,但從結果看,他們還是失算了。以上平臺中,除了向上金服(捷越聯合),其余平臺均已出現較大風險或基本停止放款。 不過在行業發展過程中,我們也看到有一些曾做線下信用貸的平臺主動放棄這塊業務謀求轉型。 最典型的就是你我貸,你我貸在2017年時最多擁有172家借款門店,因此2016年之前,平臺的筆均借款額在3-10萬元左右,線下業務占比接近100%。 (你我貸官網披露數據) 2017年5月開始,你我貸大規模裁撤線下門店,到2018年,平臺幾乎停掉了全部線下業務,當年筆均借款額也迅速下降至6933元,轉型十分徹底。 另一家是人人聚財,平臺成立早期,在純線下信用貸款領域做了1-2年的探索,后來才轉型做車貸。 平臺創始人許建文給出的解釋是,這個行業出現了市場急速膨脹、客戶多頭負債問題爆炸式增長的情況,加劇了風險爆發。 也就是說,你我貸和人人聚財在發展過程中摒棄線下信用貸,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提前看到了其中的風險或者已經出現了業務風險。 實際上,行業發展至今,經營線下信用貸業務的P2P平臺已經屈指可數,除了老牌的宜信、陸金服,還有一些經過雷潮洗禮的向上金服、華夏信財等。 就連中信產業基金旗下的中騰信最近也傳出裁撤線下門店的消息,我們與客服確認目前確實已經全面停止放款。 可以看出,當下環境P2P平臺想做好這塊業務難度很大。 因為比較優質的客戶會選擇平安普惠等頭部平臺借款,留給其他平臺的機會并不多。 我們通過某規模較大線下信用貸平臺的內部人士了解到,經過幾個月的行業低潮期,目前資金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但卻沒有多少新增借款業務,也側面反映了中小平臺比較尷尬的現狀。 而對于資質較差的客戶,信用風險會成倍放大,平臺給出的借款成本也很高,導致這些用戶雖然在急用錢的情況下選擇借款,但卻很難承受這樣的資金成本,違約概率高。 例如我們了解到某借款人借款到賬47000元,分36期每期還款2528.26元,共需還款91017.36元,使用IRR公式計算出年化利率為49.5%。 看著利息很高,平臺很容易賺錢,但由于還款期限長達3年,未知風險很大。 當借款人還款19期時,平臺才能收回本金,算上資金成本、時間成本、運營成本,初步估計借款人還款24期平臺才能保本,而這還沒有考慮逾期風險、催收成本等。因此線下長期信用借款對平臺的風控能力要求極高。 比如前些天我們寫的夸客金融存在大量已經逾期多年的客戶,而且網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借款人在還款一段時間后就開始出現違約的念頭。 尤其遇到系統性風險時,就像去年雷潮,更會引發借款人集體逃廢債,平臺回款壓力驟增。 例如信用寶、米族金融、可溯金融、生菜金融等就是在這段時間出現全面逾期,導致平臺無法回款甚至裁撤門店。保守估計從去年雷潮到現在,已經倒閉或者停止放款的門店至少有上千家。 我們認為線下信用借款更符合國家對P2P行業扶持小微企業的定位,但目前來看,短期內估計都不會再有新平臺進入這塊市場。 相信等到個人征信制度更加完善、健全的時候,還會出現更多的P2P平臺重新布局相關業務,行業也會迎來新的繁榮。 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