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銷售來說,世界上最討厭的話不是“我不想買”或者“我不需要”,而是“我再想想”,類似的話還有“我知道了”,“我們再考慮一下”等等,這種話憋死了無數銷售人。 不相信你回看你手上的客戶,簽單的占一小部分,不可能簽單的占一小部分,停止不動、不死不活的才是大部分。是不是這樣? 我見過很多銷售,到了關單環節要么特別緊張、信心不足,要么不夠堅定、容易自我退縮,又或者他認為最后的push會讓客戶一下子看扁自己前面的所有真誠溝通...... 總之,他就是踢不好臨門那一腳。也就是不會促單! 我分析過很多銷售不會促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 不敢促單這往往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首個最需要攻克的心理障礙。 為什么會不敢促單呢?大致分幾種情況: 第一種:總想著用真誠打動客戶。 有些銷售,過于看重客戶關系,而不愿意給客戶施加壓力,生怕給客戶感覺不好,擔心這會毀了前面的所有真誠溝通。他們寄希望于后期的跟進來慢慢打動客戶。 其實這樣的做法,很容易錯失關單的最佳時機。 因為通常一個完整的銷售溝通流程,是從建立關系、挖掘需求,再到針對需求介紹產品,激發購買欲望,最后到克服異議、促成購買,是一氣呵成的,客戶的購買熱情是在這個過程中被逐級點燃的。 如果在最后階段銷售人員不敢再添一把火、促成客戶做出購買決定,待到客戶回去后、熱情漸漸褪去,再想進單其實真的是非常被動的。 打個形象一點的比方吧,假設你推著一個巨大的石頭上山,好不容易使出渾身解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快要把它推到山頂了。 結果你一個不經意,它很可能就會沿著山坡滾下去了。之后你再想把它推上山,你還有沒有足夠的力氣? 你有這個力氣還是其次,首先要對方肯給你這個再來一次的機會吧~~如果對方不肯給你二次機會,不想搭理你,你再怎么也是無可奈何。 所以很多時候,單,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第二種:擔心自己在客戶心目中的人設崩塌 有些銷售在整個銷售溝通中能給客戶留下非常好的專業形象、并且獲得了對方的充分信任,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我見過一些銷售會反而受制于此。 我記得自己之前帶銷售團隊的時候就遇到過這樣的銷售顧問,而且還不只一個。 我聽過她們的銷售錄音,前4/5的部分都很好,但是在最后的1/5部分也就是關單環節,她們幾乎不去做什么爭取。 即使有,也只是蜻蜓點水的提一下,對方拒絕之后她們就很自然地送走了客戶。 這讓我覺得很奇怪,跟她們做了一對一深談之后,我發現她們有著驚人一致的問題: “客戶認可我,信任我,我不能利用這樣的關系來達到自己的銷售目的。這樣會讓對方一下子把我識破,那我前面營造的好形象不就全毀了。” 當我把這個問題在我的銷售培訓課上拋出來的時候,我竟然聽到了臺下有竊竊私語: “是啊,有時候我也會這么覺得~” 看來,有這個心理顧慮的銷售還真的不是個例。 這個問題通常根源在于——對于銷售這份工作的認知不通達! 關于這個話題,我不想再累述,我們之前的兩篇文章或許能幫你: 《“簽單全憑真誠,不需要套路” “你的競爭對手一定非常感激你!”》 《“老師,你想讓我報課,其實你是銷售吧?”這問題你怎么回答?》 除了升級認知,你還要心里明白——
比如,一個人他想提高英語水平,你作為課程顧問,幫他分析了: 他過去為什么沒學好英語 為什么傳統的方法會學了就忘 正確的語言習得方式該是怎樣的 要如何堅持才能達到效果 學好之后他可以運用在怎樣的場景 對他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怎樣的便利. ..... 你就算說的再透徹再真心實意,他如果不來學習,那還是沒能給他解決實際問題啊。 這就跟去醫院看病一樣,檢查、診斷并不是目的,治療才是真正幫到患者的。 所以,
除非,你對自己銷售的產品不自信,并不覺得能給予客戶怎樣的幫助,所以才這么擔心自己的人設崩塌。 只要你的產品真的能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或實現目標,那你的人設只會錦上添花。 第三種:擔心把可能進的訂單給逼死了 促單,就會要求客戶做決定或者付出行動,這自然會讓客戶有壓力,客戶有壓力就極有可能選擇離開。 而銷售就會擔心,這會不會把“原本可能會在以后進的訂單”給直接逼沒了? 所以很多銷售寧愿不積極促單,就暫時繼續維持著建立起來的這段關系。 以前我帶銷售團隊的時候,我的銷售人員遇到一些搞不定的客戶,經常從辦公室跑出來找我踢單,一般我會簡單了解情況之后,告訴這位銷售: “如果我進去踢,兩種結果——要么這單進了,要么這單就拜拜了。 不管哪種結果,你都要接受。OK嗎?” 很多時候,我的銷售都會停頓幾秒鐘然后回答我說: “那我先自己再去談談吧,實在不行再找你。” 其實,你敢不敢push,是心理問題,會不會把客戶push away,是方法和技巧問題。首先你要敢push! 如果你不敢在當下要求對方有所行動,那么他回去之后,睡一覺,真的就什么都冷了。后面你再想跟進,你是沒有任何主動權的。 我個人十幾年的銷售經驗得出的結論是:
二 不想逼單這個也分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有些銷售在嘗試讓客戶購買的時候,遭到了客戶的拒絕,他們就會覺得,既然客戶已經表達了拒絕,自己就沒有必要繼續熱臉貼冷屁股了。 甚至,他們還將自己這種玻璃心自詡為“佛系銷售”。 其實有這樣想法是很危險的。 我們都知道,無論你怎樣努力,關系建立再好,需求挖掘再精準,產品介紹再無懈可擊,當你跟客戶提出成交要求的時候,客戶接受是小概率事件,拒絕才是大概率事件。對么? 否則你一要客戶就給,這銷售也太好做了。 所以, 放下玻璃心 換一個鋼的來吧 大部分的成交 都是從客戶的拒絕后 轉換來的 !!! 不想促單的另一種情況是:有些銷售覺得自己已經將全流程做的很到位,利弊分析的也很清楚了,最終是否購買那是客戶自己的決定。當客戶決定要買的時候,自然會找回來的。 其實,這一條用的好,真的是高手。 但高手不是不促單,而是促單于無形之中(讓客戶感覺不到),并且他們采用這種方式有幾個關鍵: 第一,溝通的全流程深深地影響了客戶,讓對方產生了“如果購買,非你莫屬”的想法(這是客戶心里產生的念頭,而不是找托詞要離開的時候嘴上說的搪塞之話) 第二,當下留有懸念,在后期的跟進中,高手不僅控制好時間節奏,并且不斷制造新的“引誘”,讓客戶的熱情和購買欲望始終保持溫度 第三,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高手依然會“起腳開球”,倒逼客戶自己找回來。 如果你能滿足以上條件,并且你銷售的產品,價格高達十萬以上(客戶決策風險高,需要時間考慮),或者你針對的客群多為B端(決策人與參與人較多,需要內部討論,難以當下促成),那么這種方法不失為一種很智慧的簽單方式。 但,如果你達不到高手的境界,也不具備上述的條件,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地去做促單工作吧,因為你不去自己爭取,很可能這單就飛了。 就好像你和一個姑娘談了很久的戀愛,你們相互愛慕,雙方都有意向結婚了。你作為男方,如果不主動,難道等著姑娘向你求婚嗎? 當然,如此主動的女生的確有,但是比例極小吧? 大部分情況可能是,你等著等著,人家慢慢就心涼了,這時候如果有人趁虛而入、最終抱得美人歸,你就是腸子悔青了也是歇菜~ 三 真的不會促單如果你既不是玻璃心,也不是不敢促單,更不是不想促單,只是苦于不知道怎么正確地促單,那問題就好辦多了。 因為解決了心理問題,剩下的就是技能訓練了。 但是,技能的訓練,一定不是某個單項訓練! 這就好比,你想提高短跑速度,并不是只練習最后沖刺就可以了,一定是要從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跑等一系列環節拆分,并且還涉及到身體姿勢、擺臂、步伐、呼吸、爆發力和速度練習等,這是一個系統化訓練。 所以,要想提高促單的技能水平,你應該回看和拆分你的整套銷售動作。 Cynthia在此給你幾點建議: 01 銷售過程是需要提前策劃和設計的 這個策劃和設計不是客戶跟你見面之前的那10來分鐘才開始想的,也不是關于開啟銷售面談的幾條漫無邊際的隨意想法。 而是需要你,提前進行系統地、有目的地對整個銷售溝通過程進行準備。 所以,你去檢查一下,你的銷售過程提前設計的如何: 每一個銷售環節的話術都打磨到位了嗎?能融會貫通、自由組合嗎? 客戶的FAQ你有準備好嗎?顆粒度夠細嗎? 產品賣點提煉的怎么樣了?能凸顯你們的唯一性,讓客戶眼前一亮嗎? 介紹產品的方法和策略,你能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區別側重點嗎? 客戶常見異議的應對方法,你有進行歸類和延展嗎? ...... 02 錄音自己的銷售溝通過程,反復回聽,并逐節自查 從關系建立、需求挖掘、欲望激發,到產品介紹、賣點強化、價值感知,再到方案報價、處理異議等......對各個環節進行總結復盤。 必要的時候請你的銷售主管或團隊中的優秀銷售幫你一起回聽、查糾。 03 跳出你當下單一的銷售場景,掌握系統的銷售方法論,而不是簡單累積自己摸索出來的零碎經驗 摸著石頭、深一腳淺一腳、踉踉蹌蹌的,是能過河。但前提是:你有足夠的時間,并且你沒有競爭對手! 在如今激勵的市場競爭環境下: 有多少銷售甘心將自己本身為數不多的客戶拿來踉蹌? 又有多少企業舍得將客戶資源給你當做過河的試腳石? 你的競爭對手會給你跌倒了磨蹭著再爬起來的機會嗎? 在以結果論成敗的銷售制度下,有多少人能扛得住業績低迷的折磨? 所以,別再跟自己較勁兒、浪費寶貴的時間和機會了,趕緊學習真正的銷售方法論,系統提升整體銷售水平和溝通能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