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民辦教育的興起,民辦教育發展的也越來越好,在這其中,民辦學校成為了越來越多家長們的選擇。另一方面,面對學區房高額的價格,很多家長只好選擇交錢就能上的民辦學校,用質量和形象稍微好一點的民辦校代替沒有優質學區的公辦校。 2019年哈市民辦校小升初招生即將開始,很多家長關心民辦校今年學費漲不漲?我們對比了哈爾濱三大民辦強校初中階段的收費標準; 松雷:2015年0.8萬/年,2018年2萬/年; 工附:2015年1.1萬/年,2018年2萬/年; 德強:2015年1.1萬/年,2018年2萬/年; 這僅僅是學費! 初中四年,如果在民辦校上學到底需要多少錢? 有家長算了一筆賬:學費+租房費+補課費+餐費+校服費+班費+雜費……一年少則5萬,多則10萬,四年下來,總費用將高達20-40萬!其中,補課費是“大頭”,如果想找名師“一對一”給孩子補課,一節課800元左右,四年下來,需80-100萬! 小波家長告訴我們,上民辦校最大的壓力還來自于額外高昂的補課費,民辦校的體制都默許老師出去偷摸補課,以補貼民辦校教師的工資福利。不像公辦校教師有編制壓著不能干太過分。上民辦校的家長經濟條件都較好,大家都搶著給老師變相搞福利,以小波家長為例,他們班組織了家長委員會,替老師組織全班同學周末出去租教室補課,逢年過節搞福利,每年花費均在5萬元上下。 老師有什么違規違紀的事都有家長委員會扛下來,民辦校花費就是個無底洞。 這對于工薪階層家庭來說,壓力不小啊! 所以小編提示家長們:要結合自身家庭情況來考慮,再做決定到底去公辦校還是民辦校! 買校區房就讀公辦校是短痛,而就讀民辦校是長痛,隔三差五就是不斷交錢。 下面,小編找來2017年小升初幾所民辦學校的學費數據參考一下——
●學費單位為每學年 ●未有特殊標注的則不包括住宿費、學雜費等可能發生的費用 以下為哈爾濱9所民辦初中學校 哈工大附中、松雷中學、德強學校等民辦學校學費上漲,其中工附、德強、松雷初中部每年學費上漲5000元,達每年2萬元,漲幅達33%。 順邁學校初中部:學費20000元/年加上雜費26000元/年(去年2.5萬) 哈工大附中初中部:學費20000元/年(去年1.5萬) 松雷中學初中部:學費20000元/年(去年1.5萬) 德強學校初中部:學費20000元/年(去年1.5萬) 劍橋三中雙語班:學費21000元/年(去年1.6萬) 劍橋三中精英班:學費16000元/年(去年1.2萬) 中實學校:學費16000元/年(去年1.3萬) 榮智學校:學費13000元/年(去年1.3萬)
2018年哈市民辦高中計劃招生8238人,相比去年增加501人。 從學校來看,德強高中、工大附中高中部、哈美加外校、奔賽中學、順邁學校、五常世紀學校招生人數均增加,尤其德強高中今年增加人數超過其他學校增加人數的總和,達到540人。但與此同時,松雷中學、南崗中學、鷹沙中加學校、中實學校招生有所下降。各校具體招生數量變化如下:
民辦高中招生范圍:均面向黑龍江全省招生 民辦高中錄取:根據往年中招政策,民辦高中實行自主錄取辦法。考生可持中等學校招生考試成績單(民辦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報名、提檔單)到民辦高中自主報名。然后由招生學校持考生及家長簽字、學校簽字蓋章統一接收的中等學校招生考試成績單(民辦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報名、提檔單),在普通高中錄取開始前,到區、縣(市)中招辦提檔,提檔后其他志愿不再錄取。 民辦中小學校,正在嚴重破壞著義務教育的生態近年來,教育發展的表現之一就是民辦教育不斷的壯大,特別是民辦中小學,越來越成為家庭在孩子入學、升學時的重要考量。有資料說,民辦初中學校已將公辦初中擠出綜合排名的前十。家長選擇初中學校,先考慮的就是民辦學校,去年,一所民辦初中,招生500名學生,有近5000名學生報名考試。而民辦小學招生,家長為了上學,頭天晚上就有家長排隊報名。有位朋友,為了讓女兒上一所民辦小學,托人找關系花了兩萬元,才讓孩子得以入學。 第一、民辦中小學校,攪亂義務教育的“免費”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可見,小學、初中是不應該收取學生費用的,學生可以一分錢不交從一年級一直上完九年級。這,是受法律保障的! 而民辦學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可以向學生收取一定的費用,義務教育階段也不例外。這部法律,成為民辦中小學校生存、發展、無限的壯大的“造血”依據。義務教育階段收取費用,也是有法可依! 當一件商品,擺在消費者面前,免費的商品肯定受歡迎。 而教育不是商品,面對收費與不收費的學校,家長會做怎樣的選擇? 第二、民辦中小學校,攪亂義務教育的“減負”布局 有報道說,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我們喊了幾十年,學生負擔越減越重。 減負,成了中小學教育的“魔咒”! 減負,對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好處多多,教育部門極力推進,公辦學校認真貫徹實施:小學生在校時間每天不能超過6個小時,不能給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考試不能排名,成績不能公布,在公辦學校,教師們像守護“玻璃蹦蹦”一樣,不敢給學生一點學習的壓力的。不能提前講,不能超綱講,不能布置太多的作業,不能體罰和變向體罰學生。 一切對學生的寬大懷柔都是減負的延伸和應有之義。面對減負,公辦學校越來越小心翼翼。 但是,民辦學校,對減負的事,可以說從來沒有當回事。 民辦學校住校,你還說小學生在校時間不能超過六個小時,誰來衡量? 民辦學校考試,就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內容,考高分,做排名,因為民辦,教育主管部門過問不得? 民辦學校入學選拔,你的孩子成績不好我不能要,有許多成績比你孩子考試分數高的學生。小升初考試,在許多地方或明或暗的進行。公辦學校不能開除學生,民辦學校卻可以棄之如敝履。 第三、民辦中小學校,攪亂義務教育的“公平”格局。 因為民辦中小學校的興起,生源流向民辦學校,而一些優秀的師資也流向民辦學校。 一方面,一些民辦學校,通過高薪從公辦學校挖走公辦學校的名師。這是正常的選擇。另一方面,一些民辦學校,本身卻有著這樣那樣的公辦學校的背景,教師通過公辦學校或教育部門以借調的名義請過來。這些教師,是國家的正式教師,卻拿著民辦學校的高薪,成就了民辦學校,虧欠了公辦學校。還有哪一個家長會讓自己家的孩子去沒有好教師的公辦學校。 民辦學校的學生,是通過選拔考試進來的,成績肯定好! 民辦學校的教師,是通過各種方法挖來的,教的肯定好! 民辦學校的錢多,拿一部分用來進行宣傳,名聲好,招生一定不會差。 義務教育,一定意義上是公平的教育,因為民辦學校的到來,還有那一個家長能鎮定,能心平氣和將自己的孩子還送到公辦學校,和“挖”剩下的教師和“選拔”剩下的學生一起學習,難道孩子不是親生,難自己真的沒有供孩子去上民辦學校的那不算多的學費? 現在,家長為孩子的學習操心,這種焦灼的感覺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在小學和初中時,這種不安的感覺尤甚。因為,這個階段可供選擇的標準不一,一邊高喊減負少學習,一邊考試看分數。 在學生無所適從之時,家長已經開始精神分裂了! 一篇文章說,民辦中小學校,正在扼殺義務教育,正在嚴重破壞著義務教育的生態! 因為規則的不同,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的競爭,從開始之日時結局已經確實。 民辦中小學校,在不斷的搗亂義務教育的過程中,實現彎道超車,這是教育之福,還是教育之禍,可能無需待到最后,結果就明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