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的玉人 陳逸民 陳鶯 在上海博物館的玉器館中,新石器時期玉器展示的中間柜中,有一件十分精致的玉人,如圖1所示。這件玉人,是上海博物館老館長十分珍愛的一件藏品,上海博物館評選出的100件珍品,被列為第1號,圖2、3、4是這件玉人在不同光源下的照片,顯然,后者更是這件玉人本來的面貌。它曾經被作為上海博物館的館標,在上海博物館出版的各種介紹中都放在顯著的位置。 1 2 3 4 這件玉人,最初是被上海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定為龍山文化時期的作品,在上海博物館的圖書出售處,還可以買到把它定為龍山文化的出版物。但是,現在的展示中,上海博物館的說明把它標為“石家河文化”。這種改變,可能是上海博物館的最新研究成果,這種改變的依據,也可能是石家河文化出土了不少人面的玉器,如圖5和圖6所示。把它們兩相對比后,上海博物館的這件征集的玉人的面龐的確和石家河出土的人面玉器有相似之處,從而得出的新結論。 5 6 但是,在其他新石器時期文化中,也出土了一些玉人或者玉面具,它們比石家河的人面更為接近,因此,我們認為,把上海博物館的這件玉人,定為石家河文化,還不是最為確切。 圖7是凌家灘文化出土的一件玉人,圖8是它的特寫。這件玉人高7.7厘米、寬2.1厘米、厚0.7厘米,系含山縣凌家灘遺址第三次發掘29號墓出土。而上海博物館的這件玉神人,高10.3厘米、寬.4厘米,略大于凌家灘出土的尋一件,上海博物館的那件是立人,而凌家灘出土的是坐人,兩者相比,相似度似乎更為接近。出土玉人沒有盤變,而上海博物館的那件,系傳世品,已經盤變得晶瑩剔透。 7 8 9 圖9是一件民間收藏的凌家灘玉人,其造型和上海博物館的那件更為接近。 綜上所述,把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那件玉人,定為石家河文化時期的玉器,還有商榷的必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