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斯蒙德是中世紀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君主,他的很多決策和經歷對中歐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是盧森堡王朝的最后一任神圣羅馬皇帝,也是胡斯戰爭期間的皇帝,他死后開啟了哈布斯堡王朝;他組織十字軍援助拜占庭,結果在尼科堡會戰中成為“雷霆”巴耶濟德一世的大經驗包;此外,他還將自己的勃蘭登堡選帝侯之位贈與霍亨索倫家族,開啟了后世統治普魯士和德國的霍亨索倫王朝。就個人來說,他的一大特點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頗有幾分常凱申的風范。 1368年,西吉斯蒙德生于紐倫堡,十歲時成為勃蘭登堡選帝侯,這也是他的第一個領地。他受過高等教育,通曉德語、匈牙利語、意大利語、拉丁語和法語,并且喜歡參加各種騎士比武、比賽。 1382年,西吉斯蒙德繼承岳父的波蘭王位,但旋即被波蘭貴族廢黜。波蘭貴族擁立立陶宛大公雅蓋洛與波蘭公主雅德維佳結婚,繼承波蘭王位。 西吉斯蒙德娶了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一世的女兒瑪麗,他也被岳父視為繼承人。但他自幼野心勃勃,曾因圖謀外國領土而被長輩訓斥。就在他結婚那年,貴族擁立那不勒斯國王查理三世為帝,史稱匈牙利國王查理二世。但是匈牙利民間盛傳,西吉斯蒙德才是在背后的主使者。后來瑪麗在1387年復位,并把西吉斯蒙德立為共治國王,匈牙利進入盧森堡王朝。當時二人貌合神離,在各自的宮廷生活,甚至有傳聞認為西吉斯蒙德被綠。 1395年,瑪麗一世死于一場可疑的騎馬意外,當時身懷六甲的她從馬上摔下來傷重不治。考慮到孩子有可能不是西吉斯蒙德的,因此他有一定嫌疑。 在匈牙利獨攬大權后,1396年,西吉斯蒙德組織十字軍支援拜占庭,但在尼科堡會戰(尼科波利斯戰役)中慘敗。至此,奧斯曼帝國取代匈牙利成為東歐最強大的國家;西吉斯蒙德也在匈牙利威望掃地,面臨大貴族的反叛。 1401年,匈牙利貴族叛亂,一度將西吉斯蒙德軟禁了幾個月。次年安卡拉戰役,北苑街道被帖木兒俘虜,西吉斯蒙德騰出手來解決內亂。1403年,那不勒斯國王拉迪斯勞登陸達爾馬提亞,但他行動遲緩,西吉斯蒙德已經鎮壓了叛亂的匈牙利貴族,拉迪斯勞只得悻悻而歸。 這件事也成為西吉斯蒙德重振匈牙利王權的契機。1404年他頒布法令,大幅削弱教皇對匈牙利的控制。1408年,他又下令組建匈牙利龍騎士團,以保衛王室并與異教徒作戰。 1411年,西吉斯蒙德當選神圣羅馬國王。1414年他在在康士坦茲召開宗教大會,該次將并存的三個教皇全部廢黜,然后選出了一個新的教皇。經過耗時數年的會議,西吉斯蒙德終于解決了數十年來的教會大分裂。但是在會議中波希米亞神學家胡斯被處死,引發了長達十四年的胡斯戰爭。 1415年,西吉斯蒙德將勃蘭登堡贈與有戰功的霍亨索倫家族。1419年,西吉斯蒙德的哥哥、波希米亞國王文策爾在胡斯戰爭中驚嚇而死,他旋即接手了波希米亞。 1420年,名將揚·杰式卡指揮的農民起義軍和胡斯派軍隊,在維科山戰役中擊敗了西吉斯蒙德。西吉斯蒙德派出了更多的十字軍,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起義甚至一度蔓延到匈牙利境內,西吉斯蒙德殘忍地鎮壓了響應起義的匈牙利人,惡化了他在匈牙利苦心經營的形象。 1431年,西吉斯蒙德繼承倫巴底王位。 杰斯卡死后胡斯派分裂,其中的溫和派聯合捷克天主教徒,一同支持西吉斯蒙德。最終在1434年的里潘尼戰役,激進的胡斯派武裝被擊敗,西吉斯蒙德終于在波希米亞開始正常統治。 1433年,西吉斯蒙德正式加冕為神圣羅馬皇帝和倫巴底國王;1436年,他正式加冕為波希米亞國王。 波希米亞分裂的教派勢力和自治權大增的貴族運動,使西吉斯蒙德的王權可有可無。事實證明,不管是皇帝的頭銜還是波希米亞的王位,都遠不如匈牙利王位實在。因此他積極仿效匈牙利文化和穿著,甚至留著匈牙利大胡子,并且用熟練匈牙利語來爭取民心。 西吉斯蒙德治下的匈牙利經濟繁榮,他為促進城市發展而立法保護本國商人、擴大城市法庭的權力、招引外國技師、提高本國消費的產業水平,并計劃統一度量衡等,使得行會制度普遍地在全國建立,城市的繁榮富庶及政治影響里也越來越大,出現了等級制議會的雛形。 但是,占匈牙利人口絕大多數的農奴卻幾無受益,因此在1437年,匈牙利南部和外特蘭西瓦尼亞再次爆發了農民起義。西吉斯蒙德雇傭的德意志士兵和匈牙利貴族聯合鎮壓了這場起義,他本人也在年底死去。 西吉斯蒙德死后,神圣羅馬皇帝由其女婿、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阿爾伯特二世(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繼承,開啟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 西吉斯蒙德鋪張浪費的習慣常常使自己在奢侈和貧窮(作為君主來說)之間游移。他一生都在借貸,而且常常有借無還。西吉斯蒙德在1437年向紐倫堡要求一份4000荷蘭盾的貸款,紐倫堡便送去了2000荷蘭盾,并收到皇室的收條;然而,在市政賬目中,這筆錢被登記為禮物,因為并不指望能被償還。 但盡管聲名狼藉,西吉斯蒙德隨時都能找到放貸人。他的主要官員都樂于向他貸款,因為他們知道西吉斯蒙德會對在自己猖獗的腐敗視而不見。為了得到貸款,西吉斯蒙德甚至抵押自己的皇冠。 西吉斯蒙德自己也腐敗。他巧妙地利用了皇帝作為仲裁者的地位,肆意收取賄賂。比如在1414年科隆城為了贏得他的支持以反對大主教,付給他30000弗羅林,后來科隆又借給他9000弗羅林,而大主教也付給他18000弗羅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