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過程中 大手牽小手,幸福向前走! 最近,很多體制內的家長問手手君,如果目標是讓孩子大學的時候接受國際教育,是不是一定要小學甚至幼兒園就走雙語學校路線?如果從體制內起步,轉軌的關鍵點在哪里? 正好,手手君有位老朋友汪然老師,原本是體制內的英語老師,現在是魔都的一位知名國際教育擇校專家,她的孩子就是從徐匯的公辦幼兒園到公辦小學一路上來,今年小升初考上了世外初中,高中準備轉體制外路線,大學時考出國。 作為擇校專家,她每年和很多家長一起經歷小升初;但作為普通的家長,她是第一次經歷自己孩子的小升初,手手君請她把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升初的全過程記錄下來,或許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國際學校選擇指導專家、“米特世界教室”國際教育創始人;喜馬拉雅《國際學校系列講壇》原創主播、對上海國際教育擇校有豐富的經驗。 從女兒還沒入園的時候,就有人問:“你打算讓自己的孩子走體制外路線嗎?” 我的答案是:“會去的,看合適的節點?!?/p> 問題又來了:“你打算什么時候送孩子去讀國際學校呢?” 我的答案是:“本科到國外去讀,初中或者高中選擇國際學校要具體看情況;至于幼兒園和小學,選擇體制內問題不大?!?/p> 其實,每一個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 十幾年前,作為一名體制內的英語老師,我主動選擇接觸國際教育,首先是想為自己選一條更市場化、競爭還不充分的賽道,希望自己在這個朝陽產業能有一些發揮空間;當然,更多也還是源于國際教育的選課靈活性、課程廣泛的通識教育和嚴謹的本科教育吸引了我。 國際教育升學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不是“一考定終身”,我自己就是高考失利的真實案例。若能夠讓更多優秀的孩子成為國際精英,我為自己所處的事業感到榮耀。 我們這一代的孩子,今后都是希望他們能有機會接受一些國際教育的,但升學路線怎么規劃,還是要根據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我以給自己孩子規劃的路線為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做孩子成長路上的觀察者 而不是操盤手 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大致為她規劃了一條升學路線: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特征: 她出生于七月份的尾巴,是獅子座;小月齡,小巧型女生,個性強,好奇心強。 其次,要明確自己的定位: 我只是女兒成長過程中的觀察者,不是指揮棒,更不是操盤手。上學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每一次升學擇校,我都和她討論,尊重她的選擇。 升學路線: 徐匯區藝術幼兒園(公辦)—康健外國語實驗小學(公辦)—世外中學境內部(民辦) 幼兒園:徐匯區一級公立園 擇校理念:公辦和民辦幼兒園各有優勢;對我而言,幼兒園教不教學科知識并不是關鍵,主要是要師資穩定、辦學經驗比較成熟,綜合性價比高。 當時我們報名了五所幼兒園,除去一所沒有讓孩子本人面談,其它我們收到了三所錄取Offer,幼兒園特色各不相同,有的重視數學,有的重視語文,最終我們選擇了學校氣質里孩子自己最喜歡的,重視藝術的幼兒園。 我覺得幼兒時期就是要多嘗試、多體驗,等上學后再慢慢收攏,所以女兒在幼兒園里嘗試過十幾種興趣班。 另外,每個孩子擅長的不一樣,我女兒對認字特別敏感,中班已經可以看幼兒版三國這類書;但數學沒有很強的天賦,學前也就是做做那種思維游戲書,也沒報過班,入學后數學口算用了將近一個學期才追上來,從合格到優秀。 其實,回過頭看,幼兒園選公辦還是民辦,甚至是平價體制內民辦還是高價雙語國際園,對今后走體制外國際教育的影響并不是很大。 小學:民辦校托管的公立校 擇校理念: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學了點東西,進公辦夠了,考民辦不夠,她個性又很強,不適合太雞血的環境,獲得自信更為重要;而且我工作也非常忙碌,做不到全身心陪讀,所以要選擇一所課程設置不錯、較開放的公辦小學??低馐鞘劳馔泄艿?,課程體系向世外靠攏,雖然不算徐匯傳統的四大公辦,但我覺得性價比很高。 初中:民辦學校(體制內或體制外) 擇校理念:初中一定要進民辦,至于體制內外看孩子的申請情況,可以考入體制內優秀民辦就去,不行的話就體制外,或者初中階段轉插班入體制外。考入初中后就要為六年規劃做準備了。 高中:一定是國際高中 這塊本文暫不展開。總之,這是我為孩子大致設計的升學路線。 我們其實并沒有為幼升小做什么準備,但小升初與幼升小不同,這是一場硬仗,對于寬度、深度和精準度是有要求的。 如果要去體制內的優秀民辦初中,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數學;如果希望兩條腿走路,兼顧體制外的可能性,那么還必須提升英語的寬度和深度。 像大多數家長一樣,這兩個目標我都有,所以就必須都要做準備。 接下來,我就詳細說說小學這五年。 No required Free for commercial use 其實,從進入小學那一天開始,就在為小升初做準備了,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3年級,第二階段是4-5年級。 01 一至三年級 抓習慣,豐富底色 公辦小學的整體氛圍確實比民辦輕松,學生們入學時的程度也不一樣。這階段我主要做兩件事: 第一,培養學習習慣,尤其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第二,大量參加活動,課外發展各類興趣愛好,讓孩子的學習過程有一個豐富飽滿的底色。 時間管理:公辦作業少,學校內容和小提琴基本在晚飯前都好了,所以每晚大概有1-1.5小時的課外任務。我每周都會固定安排好需要做的任務,分配到每天放學后的任務里。 時間管理是小學低年級一直做的,常常要換很多辦法來刺激孩子的興趣,伴隨不同年齡的獎勵;比如用積攢魔豆、獎勵雜志和外出玩耍的時間,提升孩子的效率。 設定目標:要鍛煉孩子設定大目標,拆分小目標的能力,要培養孩子自己覺得要達到某些目標,比如某種考試,欠缺些什么,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如何去解決等等,首先有一個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來給建議和完善方案,并監督執行。這點很重要,孩子的內驅力就是這么培養出來的。 閱讀能力:自主閱讀非常重要,但很慚愧,我用了很多辦法,效果都不太好。女兒語文閱讀和英文閱讀的泛讀都挺好,可是精讀并不理想,看書速度太快,深入思考不好,目前還在探索中。 自學能力:英語、數學、語文都有讓她自己做題的任務,做題、核對答案、找出疑問,反正都是自己來,我只是外圍參與,內部完全不參與。懶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聽寫,我會一次報3-4個,沒有耐心,也不會去撕題目后面的答案,充分信任她。孩子有了學習的內驅力,自學能力也會慢慢培養起來的。 當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任何一種教育經驗都不能照搬。比如,如果你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還不強,那家長就不能過早放手。 我們學習過的興趣班非常之多,聲樂、京劇、拉丁、象棋、架子鼓、故事表演、騎馬等等。 但是,隨著年級上去,就必須精簡,我們認真選擇了一門樂器小提琴開始長期學習,繼續聲樂和拉丁,一直學到五年級。 要注意合理規劃考試節奏,我們其實一二年級并沒有報校外機構,但是從一年級就開始參加3E的考試(現在已經沒有了,大家就當看故事吧),從一口一筆開始,每個學期考一個,到三年級考三筆的時候,看看是有些難度,詞匯語法都是中考要求,所以又報了一個網課,買了一本練習做了做,才去參加考試。 總之,在3E考試取消之前,我們已經都考過了。 02 三至五年級 合理配置校外學習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當然知道三年級是個重要拐點,對小升初方向的選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從三年級開始,要開始雞了。 關于校內 校內學習,其實沒什么可以多說的,一到四年級,必須要求全A! 這里說的是“要求全A”,達不達得到是一回事,但必須用全A的標準來要求。 到了五年級,除了要求全A,還必須要保證名次 。當然,現在公辦學校都不排名,但孩子在班級、年級的位置,只要有心,還是可以估算出來的。在公辦小學,想考民辦初中的話,年級前十左右是必須的。 關于數學 大致路線是:線下機構大班課——網課——一對一和小班課 要沖體制內優質民辦,奧數必備。如果奧數沖得出,可以考慮這條路為主,但如果孩子是文科生的腦子,就不一定要奧得很深,但也不能不學。 所以,我們的奧數之路是從三年級下開始的。我選了一個老牌的奧數機構,去參加了考試,女兒居然考進了金牌班。當時我還竊喜,看來數學功底平日練就得還行。 結果,讓人心碎,一個學期下來,一直是在金牌班墊底,雖然從最初每次10道測試題只能對2-3題,也慢慢到了可以答對5-6題,可是旁邊的小朋友太優秀!每次都是9、10題的正確率! 雖然我一再安慰女兒,之前很多知識點沒學過,自然正確率不如別人,有進步已經是很好的??墒亲鳛橐幻獜姷拇箨犻L,她不能接受!關鍵是這種狀態很難改變,因為這10道題,每次都是考察綜合,不是限定在本講或者本學期所學。 這可難為了老母親,我把三年級上的奧數書買回家,基本知識點過了一遍,自己做做題,但是變化很小,很慢。 成績暫且趕不上來倒不是我最擔心的,我更擔心的是她對于自己奧數成績的不認可,形成一種“努力了也沒用”的定勢思維! 所以,管它什么金牌班,果斷換培訓機構! 為避免競爭的巨大沖突,我選擇了網課,當然,前提是我們低年級已經建立起良好的自律意識,對于比較自覺的孩子,默默提高比較好。 網課學習了兩個學期,課外自己再做一點習題,奧數成績基本就追上來了。 四年級下的奧數怎么選?這個時候就不能網課了,我回到了機構,選擇了小班課。報個線下機構還是有用的,我工作很忙,沒空打探消息,這時機構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競賽信息都會通知,考試報名也更便捷。 關于英語 大致路線是:網課——Wonders+小托福+外教——機構學英語辯論+在家原版閱讀+3E題目+小托福題目+孩子自己喜歡配音+唱英文歌 這里要說一點,我們進的公辦學校是世外托管的,所以本身的校內英語就比較強,三套英文教材(牛津+佳音+kids story),所以小學低年級我們都沒有在外面另學英語。 我們是三年級開始課外英語學習,在我自己的機構學習學科英語,不是一套系統教材,而是幾套的雜糅;四年級學習Wonders的三下四上,五年級讀小托福。 Wonders就是美國加州語文教材,.主教材內容非常全面,拼讀、詞匯、語法、閱讀理解和寫作都涵蓋,尤其在閱讀理解和寫作方面非常出色,對于體制內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好的補充。 而在Wonders、學科英語和小托福的過程中,我們還學過3E三筆的一個網課(如今已成過去式)和一個短期辯論課。女兒對英語配音很感興趣,還自己報名參加過百度配音大賽。 在英語學習上,我覺得“廣”比“深”重要,尤其如果要準備轉體制外路線,學科英語、英語閱讀寫作、英語辯論等等都要涉及,在體驗中尋找自己的興趣和能力。 總之,對于體制內孩子來說,除了校內語法這塊掌握以外,體制外的英語路線也還是要抓,原版閱讀必須保證一定的量,另外,提升成績還要靠做題。 關于語文 語文我們沒有在外面學,實在是沒有時間了,她的作文也并不突出。不過我覺得,現在外面很多作文班都是教套路,不希望套路在初期學習中的成分太大,所以就也沒有一定要去報班。 在焦慮的中心 告訴自己要冷靜 基本到了四年級末,就要正式考慮擇校的問題了。因為孩子的程度,這個時期基本已經大致定型。 很多人當時羨慕地對我說,“你自己就是擇校專家,信息量巨大,肯定不會焦慮了!” 但是,坦率說,如果說焦慮,我應該比所有人都焦慮,就是因為很多信息都會匯總到我這里,有來自學校的,家長的,所以當自己孩子也面臨小升初時,我內心每天都會受到沖擊。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時有家長第一時間收到學校的短信,馬上開心地告訴我;而作為一位家長,我填的學校什么時候才發短信給我呢?焦慮自然就很容易上身;同時,接觸到的優秀孩子又很多,無論比英語,還是比數學,我女兒一定都不是最強的;其他家長雞血的也非常多,我也見過很多,報兩個小五班,報三種奧數課…… 但我始終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規劃路徑也是不盡相同的。如果焦慮不能解決問題,那么就用家長該有的成年人理性控制一下吧。 擇校其實不是五年級才決定的,我的長遠規劃是讓女兒到國外讀本科,所以初中要么直接體制外、要么體制內的外國語類學校。 這樣一框,其實選擇范圍就很小了,上外120離我們家太遠,而且競爭太激烈,不確定因素太多;而世外是我們學校的托管校,相對而言會有一定的優勢;另外還有西南位育,它和世外都屬于作業量適中,活動較多,女兒很喜歡,所以最后就選了這兩所學校。然后,就是考試啦!加油吧皮卡丘! 總之,小學五年的規劃基本如此,要說小升初的焦慮,當然是有的,這一年真的是各種操心和煎熬。 但回過頭看,我覺得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長遠的規劃非常重要,這樣就知道在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急在一時的高下之分。 尤其在小學低年級,一定要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孩子豐富的體驗,呵護她的興趣愛好,有了這樣的內驅力,不管是體制內或是體制外,未來都可期! 謹以此文,與 大手牽小手 的朋友們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