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白,唐朝著名詩人,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干、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為流傳。他的大多數留存下來的詩篇,那都是充滿哲理的詩作,他的那些詩作,對于后世,可以說是影響深遠。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寸光陰一寸金”這一句話,那么這一句話,便是來自于王貞白的詩句,出自他的《白鹿洞二首·其一》,這首詩可以說是充滿了大智慧,只要讀懂了,那么一定是會受益終身。 那么今天就來聊一聊這首詩,看這首詩,到底充滿了什么樣的智慧?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這首詩可以說是淺顯易懂,讀起來更是朗朗上口,相信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便讀過這首詩,在這首詩里,詩人以一種智者的口吻告誡后人要珍惜時光,因為我時間是不等人,不要等到時間流逝了之后,才后悔莫及,到那個時候便晚了。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詩人很明確地說明了自己當時的一種心境,由于太過于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生命里的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所以對于我們任何人來說,生命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那都是要倍加珍惜。只有珍惜了時光,那么自己的生命,才能夠大放光彩。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這兩句大致的意思是,并不是修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鉆研中。這最后的兩句,詩人告訴我們,讀書時也要有所選擇,當然是要讀那些經典,例如儒家的經典和道家的經典。 王貞白的這一首小詩可以說是充滿了大智慧,它很確地表明了一個主題,那就是一個人一定要珍惜時光,那么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知道時光的可貴,不然你也成做不了什么大事。因為我們的詩人知道生命是無限的,時光也是無限的,所以我們要抓住生命中的任何時光,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得起自己的生命。 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千多年來,不知道激勵了多少人,使得多少人明白了時間的得要性,王貞白在唐朝,可能名氣并不如李白和杜甫,但他僅憑這一首詩,便是足以傲視群雄,成為唐朝偉大的詩人之一。 我們都知道唐詩是比較側重于抒情,很多的詩人,在他們的詩作中,并沒有多少對于哲理方面的探討,但是王貞白在這一首小詩里,卻是有著對于生命的意義的深刻解讀,也正是他的這一份解讀,使得這首詩有別于其它的詩作,成為了唐詩里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