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飲茶時,素來喜幽、好凈。他們追尋靈魂的平靜,渴望走進的任何飲茶空間都能夠讓身心舒展,能夠抖落塵埃,從而使自己進入一種人文與自然交織的境界。 茶室便是這么一處,可以讓茶人寄寓的地方,它猶如茶的“道場”,讓人不僅能享受茶湯的香氣、滋味,更是能讓飲茶者的心放下。或許,有許多人沒法尋得這些佳所,其實也無妨,飲茶只要茶人的心落在哪里,哪怕只是一卷草席一只托盤幾只茶杯,便是無限寬廣的茶天地。 以下為讀者介紹幾處茶空間,它們雖有別傳統、獨具創意,卻是不離茶道精神之本真。 一、由美國設計師David Jameson設計的日本茶室,根據風水學所設計,茶友可以在那里靜靜的品茶或冥想,放慢腳步用心享受漫生活。 它具備著日本燈塔的特色,同時懸吊在空中,這種設計是為了起到一種可以使人沉淀下來的效果。這種懸吊青銅色的玻璃屋建造在一棟現代住宅的后院里,這種結構產生了一種日本燈塔的景象,并且在其景觀中形成了一種非凡的懸浮寶石。 二、藤森照信(Terunobu Fujimori)是日本知名的建筑家,他的作品原始樸實,溫暖內斂。設計主題以木、石、草等自然元素作為創作方式,他始終認為“人工”與“自然”是可以和平共存的。藤森照信設計建造的作品,大部分都在山林野外完成。 (1)藤森照信喜歡臺灣,也多次為臺灣做了很多設計,今年度剛完成的屋上茶室,藤森照信在大樓的屋頂上蓋了一座茶室,他同時也親自示范了在裡面泡茶享受喝茶的樂趣。 在藤森照信的作品裡,可以看出特別喜歡在茶屋上下功夫,藤森照信說:「妻子本身是茶道師,因此自然而然產生蓋茶屋的靈感。而來到臺灣,發現臺灣茶道比起日本茶道,簡單又豪邁,因此我發現自己喜歡這種氛圍,也因而嘗試到臺灣建造入川亭與忘茶舟等作品。」 這間茶室是一間迷你茶室,可以容納6位客人,裡面空間只有一排座椅,然后就是一張連結于牆面的桌子,再來就是延伸至屋頂的煙囪,在這裡可以燒水泡茶。剩下的就是大片的窗景,由于外面即是一片綠花園,泡茶之馀望向窗外,是一種閒情逸致的享受。 (2)“高過庵”是屬于藤森照信自己的茶室。運用山林中的木材,泥土,其他天然材料構成。作品很具野趣風味,進入茶室猶如爬樹一般,有點童心未泯的感覺。 (3)“忘茶舟”位于臺灣,取名來自禪宗的思想:追求茶道的極致,最終就把茶忘了。在小船上,為了不被風吹向岸邊人們得持續的劃船,這樣自然就忘了喝茶。 (4)配合長野縣茅野市美術館開館 30 周年所設計的“空飛泥舟”,由泥土和銅板包覆,如童話般夢幻,懸浮于空中。 三、“151E”是一家新開在日本福岡的茶葉店,店主山科康也先生是一位深諳茶藝的專家。之所以給店鋪取名“151E”,是因為它和日本茶道諺語“一期一會”發音相似,表達店主希望 151E 成為顧客“在有生之年的唯一機緣”的意思。為此,山科康也對室內裝潢、茶具陳列、茶葉包裝都予以精心設計,并給墻面刷上茶葉文化的圖文介紹,讓這家以販賣九州當地茶葉為主的小店甚至有了一個日本茶道博物館的味道。 其實,愛喝茶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真正愛上茶后,自己就少了裝腔作勢,多了對茶對禪的感悟。心中的平和自然就會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