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于2011年5月11日頒發《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象征著真空采血管正式從“非滅菌”走向“滅菌”。 1 非無菌真空采血管的風險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指出:采血管自末道清洗到裝入小包裝的生產過程應至少在30萬級凈化條件下進行,如果過程保證控制不嚴格,可能引發生物學危害,例如: [1] 采血管未在潔凈環境中生產,極易引入微粒物質和微生物污染,例如,細菌內毒素會對無內毒素管的檢驗結果產生不良影響; [2] 工藝和生產環境不當,所用的溶解水純度沒達到要求,產品不經滅菌或未達到預期的滅菌效果,都會導致采血管內液體發生霉變; [3] 產品未進行滅菌或滅菌不徹底,造成產品污染,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生血液逆流導致病人發生敗血癥。據報道,1974年加拿大2個醫院發生了5例使用非無菌真空采血管血液逆流導致病人發生敗血癥的事件。 2 真空采血管滅菌的必要性 1. 法規要求 《YY 0314-2007 一次性使用人體靜脈血樣采集容器》中9.2規定:“如果容器在采集血樣時,容器內部與病人血流之間有直接接觸的可能,產品則必須是無菌的”。 2. 臨床要求 《WST 224-2018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驗證》中4.7規定:“真空采血管內腔應無菌”。保持真空采血管無菌,可以預防采血過程中血液逆流導致病人發生敗血癥等傷害,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檢測過程中管內微生物對檢驗結果產生不良影響。 (采血管內部與病人血流之間直接接觸) 3 真空采血管滅菌方法的選擇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指出:由于射線束可通過分子間隙穿透玻璃、金屬和高分子等材料,所以輻射滅菌是目前國際上對真空采血管普遍采用的滅菌方法。 采血管標識上需按照法規標識產品的滅菌方式,通常可以看到STERILE/R、STERILE/EO、STERILE或STERILE/A等標識。僅有“STERILE”標識并不能說明產品采用的具體滅菌方式,也無法確認其無菌保證水平。國內一般采用的真空采血管滅菌方式是輻射滅菌,無菌水平可達到 10^-6。以下是工業上對醫療器械滅菌的幾種常用方法: 4 為什么用塑料管替代玻璃管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提到:常見的采血容器材料有玻璃和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兩種。 普通玻璃管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目前我國生產的大部分普通玻璃管,仍然存在不耐輻照的問題,輻照后會變色,影響觀感。另一方面,由于普通玻璃管易碎,臨床上有較大的安全隱患。玻璃管破碎容易造成操作人員及患者的人身傷害,容易導致標本泄露,嚴重時還會引發院內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生。 相比玻璃管,PET材料則具有較好的耐輻射性,受輻射后影響較小,因此, 能對抽真空后的采血管進行輻射滅菌。此外,PET材料不易碎,使用過程中,能夠保證人員安全、標本安全以及儀器安全,所以 PET采血管替代玻璃采血管將成為一種趨勢。 (IMPROVACUTER?分離膠促凝管) 5 總 結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規定:注冊審評必須要求無菌供應(除非指定的采血針上有防逆流裝置),并達到我國相關法規對無菌醫療器械的生產要求,同時,還需關注所采用滅菌方法與產品的適宜性。 真空采血管廠家應提供經輻射滅菌的產品,如產品未經輻射滅菌,《指導原則》要求“在審查制造商使用說明書中,不僅要關注是否有防逆流的說明,還要注意其說明是否確實能做到防逆流”,即非無菌產品說明書中應注明“本產品僅與防逆流針配套使用”。 現實中非無菌真空采血管未配套防逆流針使用的情況普遍存在,根據 201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藥品醫療器械飛行檢查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 14 號)規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針對藥品和醫療器械研制、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開展的不預先告知的監督檢查”,使用非無菌真空采血管(未配防逆流針)違反了《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注冊審查要求。另一方面,非無菌管+防逆流針的成本遠高于滅菌管,不經濟,且非無菌管可能因管內發生霉變, 導致嚴重影響檢測結果。 因此,真空采血管必須輻照滅菌,符合藥監局法規要求,防止血液逆流導致敗血癥,且能保證血液標本離體后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性狀,減少標本分析前變異的發生。 容易忽略的是,輻照滅菌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標準的滅菌過程控制之上的。根據《GB 18280.2-2015 醫療保健產品滅菌 輻射 第2部分 建立滅菌劑量(ISO 11137-2:2006)》的要求。如果真空采血管在生產后到輻照滅菌前,因運輸時間長等原因造成采血管內微生物繁殖過度,超出已設定的初始污染菌水平,則已建立的滅菌劑量將失效,需重新進行滅菌劑量設定。因此,應將真空采血管廠家與輻照滅菌廠的距離以及產品運輸時間等滅菌前因素納入滅菌過程控制之中。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通告及《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全文下載請登錄: http://www.nmpa.gov.cn/WS04/CL2197/32469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