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jié)炎外敷中藥配方一 藥物組成:川烏、馬錢子、乳香、梔子、多肽或蛋白肽等。 用法:以上藥物共煎,用3~4層紗布蘸藥水外敷,外加塑料薄膜包扎,每日1次,每次4~8小時。 功效:祛風散寒,除濕蠲痹、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主治類風濕,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寒性關節(jié)痛,增生性關節(jié)炎引起的疼痛腫脹等。 關節(jié)炎外敷中藥配方二 藥物組成:蚤休、紅花、透骨草、乳香、沒藥、川斷等。 用法:以上藥物共磨成粉,取藥粉敷于患處,每日2~3小時,(病重者6~8小時)。 功效: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祛風攻寒除濕。主治類風濕,風濕性關節(jié)炎,增生性關節(jié)炎引起的關節(jié)腫脹疼痛。 關節(jié)炎外敷中藥配方三 藥物組成:伸筋草、透骨草各300克,海桐皮、防風、地榆、獨活、赤芍、骨碎補、急性子各150克,木瓜、獨活、紅花、川椒、乳香、白芷各100克,桂枝500克,大青鹽300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每劑用300 克。用白酒拌潮,分裝于2個布袋(長7厘米,寬5厘米)內,封口。放籠屜內蒸10~15分鐘。取出一個藥袋置于患處熱敷,冷后換另一藥袋,兩袋交替使用。每次熱敷40~60分鐘,每日1~2次??芍貜褪褂?。 功效:舒筋活血,疏風定痛,消腫散結。主治風寒濕痹,腰腿疼痛。 關節(jié)炎外敷中藥配方四 藥物組成:麝香,將龍骨、虎骨、附子、雄黃、乳香、沒藥、胡椒、小茴、青鹽等研磨為末,槐樹皮,艾灸盒(艾灸條)。 用法:將麝香入肚臍中,外用藥末放麝香周邊做圈圍住,用槐樹皮灸一百二十壯,中間不時的須換槐皮。 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治療中需注意避免風寒,戒油膩、生冷、酒色。 關節(jié)炎外敷中藥配方五 藥物組成:大黃,馬錢子,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忍冬藤,桂枝,紅花,獨活,牛膝,當歸,生川烏,生草烏,白花蛇舌草,五加皮,劉寄奴,羌活,骨碎補各15克,白芥子5克。 用法:研細末備用,以白酒,醋調成膏藥外敷患處,上面覆蓋保鮮膜包裹,每天一次一小時,兩周一療程。 功效:此方適用于膝骨性關節(jié)炎,以關節(jié)疼痛,僵硬,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有無紅腫熱痛均可使用。 關節(jié)炎外敷中藥配方六 藥物組成:桂枝10-25份、防風5-20份、龍血竭15-30份、青風藤15-30份、海風藤15-30份、海桐皮15-30 份、麻黃5-20份和甘草5-10份。 用法:將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裝入布袋,置于鐵鍋或鋁鍋中,煮30-40分鐘后,撈出布袋,擠凈水,趁熱放在膝關節(jié)患病處,保持布袋溫度為40-45°C,外敷20-30分鐘,一日二次, 中間間隔5-6小時。 功效:麻黃、桂枝、防風辛溫發(fā)散,能祛風寒濕邪,溫通經絡,緩解疼痛。龍血竭活血散瘀止痛,用于治療跌打損傷腫痛。青風藤、海風藤、海桐皮祛風濕,通絡止痛。組合物療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止痛。 溫馨提示:外敷偏方須經醫(yī)師檢驗方可使用 以上的6個關節(jié)炎外敷中藥偏方均由網友提供,偏方并非驗方,它能發(fā)揮的效果也是因人而異的,因體質不同、病情不同,所以可能有的人使用偏方效果會很好,有的人卻可能導致加重病情,因此,無論是要使用哪個偏方,都應該請教醫(yī)生后,由醫(yī)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使用,切忌亂用偏方。 |
|
來自: 醫(yī)療書籍收藏處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