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家里買了很多書,卻一直苦于沒有時間看,只能眼睜睜望著書落滿灰塵? 你有沒有想快速探索學習新的領域,買了眾多書,卻不知從何入手? 那你有沒有看完一本書轉眼就不記得里面講的是什么內容了呢? 書看完了,但內容想不起來了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大腦的記憶習慣如此,一樣東西你學完后,需要反復復習加深記憶,反復幾次后才能成為長期記憶,如果看完沒留下任何痕跡并不再復盤的話,大腦里的內存就需要給其他東西騰地方了。 我們上學時教的讀書方式是一本書拿來一字一句從頭至尾看完,通讀后總結中心思想,可其實一本書80%的核心內容只占20%的頁數,這就是傳說中的二八法則,只要找到那20%的核心內容,其他的可以不用糾結了. 因為你的大腦有想象力,會根據這些限有的信息自動腦補相關的其他信息,做到自動融合,所以一本書不用一字不落的看完,就能掌握核心內容。 讀書不只有一種方法 為了讓自己可以高效的學習,我連續看了7本關于閱讀的書籍,其中5本采用的是傳統方法,再沒有確定更好用的方法前,我想看這些前輩們都用了哪些方法,另外兩本是用了學到的共振地圖法。 另外我還發現了這7本書中的共同觀點——讀書要“功利”,意思就是說你要帶著目的去讀,心中要有疑問,讀書時大腦才會自動打開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你想了解的內容,否則漫無目的看書很容易令人遺忘。 充分利用大腦的“搜索“功能 為此我總結了以下幾種閱讀方法: 1. 快速閱讀法:摘自《洋蔥閱讀法》教你(30分鐘讀1本書),用8分鐘時間看目錄序言,選出重要章節,剩余22分鐘看這些章節。 步驟是提問,預習,掃讀,切重點,復習 首先自問:我看這本書想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我有沒有看過同類型的書; 預習:看目錄和前言還有后序,用筆標記重要章節; 掃讀:從前往后快速翻一遍,讓大腦對書有個全面認識,不用細致讀, 就是那種有刷刷聲的翻閱即可; 讀重點章節:細讀標記好的部分章節 最后復習一下重要部分或看書中有圖表的地方(一般圖表展示的比較重要,而且便于理解)。 2. 筆記讀書法(又稱蔥鮪火鍋式讀書法)也是寫書評的方法,只要1個筆記本就可搞定。 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有點沒耐心,后來越看越覺得作者說得很有道理,比如選書方面我們平時就可搜集感興趣的書籍為自己列書單,等到去逛書店時,不會看得眼花繚亂了。 還有看書的時候當看到對自己有觸動(驚嘆,高度贊同,質疑等的字句)記得一定要用記號筆劃線,然后再相應位置貼上便利貼(寫上自己的小感想),這個可做可不做。 最后到了做筆記的部分,就是要手抄這些金句,并且相對應的在其下面寫下感想,記得前面注明日期,方便日后歸類或搜索。另外本子上還可記錄日常的小靈感。 3. 共振地圖法,這個方法是在《高效閱讀20分鐘讀懂一本書》里看到的,做法更加輕便只用一張紙搞定,買這本書是因為看到書底有拆書幫的趙周老師等人的推薦,結合之前聽過的一些課程才意識到,似乎自己找到了源頭。 可作者直言讀書不要一上來就看目錄,因為你和作者的觀點和信息或許會有些“錯位”,可能就會順著作者的視角,產生固有思維,不過對于這種學習方法我自己才剛接觸,所以暫時還在試驗階段,待我實踐后可行再分享給你們。 上面的前2種方法其實可以結合使用,無論哪種方法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困惑以及問題,讓我們的生活有所改變,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完后記得要立刻行動起來,實踐可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哦 高效讀書的秘訣就是讀完要分享 分享是學習知識的最快吸收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