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昌明 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教育部近日正式發函,同意南昌職業學院等15所高職學院更名為“大學”,升級為本科院校,同時名稱中保留“職業”二字,成為國內首批本科“職業大學”。今年起,將面向全國招收本科學生。 15所“高職學院”成功更名為“職業大學”,不僅僅是學校名稱發生了變化,更意味著職業教育本科時代的到來。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這一政策設計,正在快節奏推進落地。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然而,長期以來,職業教育的地位卻很尷尬,得不到與其助推社會經濟發展相應的保障。人人言說職業教育重要,人人卻不看好職業教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篇提到,“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就現實而言,作為類型教育的職業教育,遠遠不能與普通教育相提并論。中職、高職游離在教育體系的邊緣,職業教育發展到高職基本上已無上升的空間。 本來,同中職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一部分一樣,高等職業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在“精英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按重點、本一、本二、本三等序列排名,高等職業教育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證。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同年,國家提出推進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職業教育應用型本科院校時,輿論一度看好。但實際上其轉型并沒有得到認同。近五年間,已有超過100所高職院校成功去除了“職業”二字,晉級本科序列,戴上“本科教育”的榮冠。 與以往高職升本不同,此次15所高職學院華麗轉身為“職業大學”備受關注,這也說明社會大眾對職業教育這一類型教育的認識有了深刻的變化。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升本后職業教育的屬性不變。 2019年高考剛剛落幕,隨之到來的是考生填報志愿,而“職業本科”“職業大學”新字眼的出現,勢必刷新社會大眾對“大學”的認知。職業本科正式躋身高等教育體系,打破了職業教育學歷天花板的限制,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樞紐。職業本科下接高職、中職,上聯碩、博教育,打通了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上升通道,構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貫通的立交橋。 自此,在高等教育體系里,職業本科有了一席之地,有了話語權。職業本科與普通本科并列,以就業為導向,從學科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在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等方面,職業本科教育更具優勢。 職業大學打破了公眾對職業教育的偏見,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和積極意義。 這里是中教傳媒智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