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被發現的惡性腫瘤越來越多,其分類也越來越細,相應的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我們中心的肺癌內科首席專家李金瀚教授通過40余年的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對肺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感悟頗多。 需辨證,有禁忌 李金瀚表示,臨床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時,必須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肺癌患者按中醫辨證分型可分為肺脾氣虛型、肺熱痰濕型、肺胃陰虛型和氣滯血瘀型,其中以肺脾氣虛型較為常見,并隨著病情變化、治療情況、病期和并發癥而發生變動。在肺脾氣虛的基礎上,還可能出現夾痰、夾濕、夾熱或夾瘀,甚至有時以氣滯血瘀為主證。 李金瀚指出,以下四忌值得注意。1.脾虛證者忌用寒藥。曾有醫生根據半枝蓮、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龍葵、山豆根、魚腥草等藥有抗癌作用而組成抗肺癌方,患者連續多次服用后納少、腹脹、乏力等癥狀加重。分析其原因,這些寒性藥傷害脾胃,故脾胃虛證者不宜長期服用。2.肺熱痰濕證者忌用溫補。肺熱濕重者服用人參、黃芪、鹿茸、巴戟天、仙靈脾等溫補藥后,會加重癥狀。3.肺胃陰虛證者忌用溫熱。此證型常見于肺部、縱隔及頸部放射治療后,口干咽燥、心煩納少,急于溫補反而使癥狀加重,這時宜用潤肺和滋養胃陰之劑。4.化療期間忌用毒性中草藥。大多數化療藥對心、肝、腎具有毒性,這時若加用毒性中草藥,將加重內臟負擔。 三結合,效更高 近年國內研究證明,絞股藍、北沙參、人參、太子參、黃芪、麥冬、女貞子等中藥既有益氣養陰扶正的作用,又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祛邪作用。在臨床肺癌治療中,中醫藥與現代醫學結合應用也屢見不鮮,其中以中醫藥與手術、放療、化療的結合應用最為常見,不但可改善患者的癥狀,還可延長其生存期。 與化療結合 可減輕化療毒副反應,提高療效。常用處方:陳皮15g、法半夏10g、茯苓30g、甘草10g、沙參30g、黃芪30g、莪術15g、薏苡仁30g、厚樸15g、枳殼15g、白術15g、竹茹10g、雞內金30g、佛手15g,每日1劑,連服7~10日,水煎服。 與放療結合 患者放療后常有傷陰、血熱等表現,應用養陰涼血、清熱解毒之劑常使患者獲益。常用處方:太子參30g、沙參30g、麥冬20g、石斛15g、生地30g、元參20g、射干15g、白薇10g、茜草根10g、莪術15g、薏苡仁30g、白術15g、厚樸15g、陳皮15g、竹茹10g、雞內金30g、佛手15g,每日1劑,水煎服。 與手術結合 常用益氣養陰之劑,常用處方:黃芪30g、太子參20g、刺五加20g、沙參30g、山藥30g、麥冬20g、當歸15g、川芎15g、生地30g、白芍20g、女貞子15g、黃精15g、補骨脂15g、雞內金20g、佛手15g,每日1劑,水煎服。 李金瀚認為,上述處方均需根據具體病情,運用辨證施治與辨病論治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加減用藥。關于療程,視具體情況而定。 胃排空障礙(胃癱)是胃癌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臨床表現為胃引流量多,持續時間長,惡心,嘔吐,甚至不能進食、胃管長期留置等。目前西醫對該病多采用胃腸減壓、口服促胃動力藥等,但療效不佳。 腫瘤術后人體正氣受損,氣血更加虛弱,因而脾胃失司,運化無力,氣機逆亂??诜兴帟觿∑⑽傅呢摀?,故選用外治方法——中藥局部外敷,避免了口服給藥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又可發揮較好的臨床療效,有著簡、便、效、廉的優點。 胃為六腑之一,主受納和腐熟水谷,以降為和。胃癱是由于胃癌手術損傷脾胃氣機,中焦氣滯血瘀、升降失常,痞塞不通,胃氣上逆而成。加之腫瘤病人以中老年為多,久病臟腑陽氣漸虛,功能下降,因此以脾胃陽虛、虛寒內盛為本,氣滯血瘀為標,病性屬本虛標實之證。故治療胃癱當注意溫陽健脾,行氣通絡。 臨床自擬“胃癱外敷方”,藥物包括:木香10g、丁香10g、厚樸10g、干姜15g、肉桂10g、穿山甲6g、全蝎6g。木香、丁香、厚樸、干姜、肉桂多歸脾胃、大腸經,為辛散、溫通之品,有健脾、理氣、溫通化瘀之效;木香、丁香屬于芳香類中藥,辛香走竄之品,善達經絡,透皮之力強,引諸藥直達病所;穿山甲、全蝎性善走竄,無微不至,故能宣通臟腑,貫徹經絡,二者乃血肉有情之品,同氣相求、善行不滯。 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有外陰腫瘤、陰道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和輸卵管腫瘤,其中以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較為常見。目前西醫治療以手術、放療、化療等為主,雖然能降低其復發轉移風險,但仍存在療效不理想、毒副反應大等局限。臨床中,合理配合中藥治療,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 預防為主,辨治癌前病變 所謂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容易演變為惡性腫瘤的病變,如重度宮頸糜爛伴不典型增生或宮頸上皮內瘤變者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宮頸癌,子宮內膜息肉或過度增生、多囊卵巢綜合征可能誘發子宮內膜癌。將婦科腫瘤的治療重心前移,有效地控制這些癌前病變或慢性疾病,也是中醫治未病理念的具體體現。這些病變屬于中醫的“帶下病”“月經不調”“癥瘕”等范疇,可從“濕”“痰”“瘀”“虛”論治,臨床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輔助西醫,減少并發癥 無論是子宮癌還是卵巢癌,目前國際標準的治療方法仍是手術治療,然后根據病理分期及患者的個體情況規范選擇放療或化療。這個階段,中醫主要起一個輔助治療的作用。圍手術期配合中藥益氣養血,可以促進術后恢復、減少感染和積液等并發癥的發生;化療期間配合中醫補氣血、調脾胃、養肝腎、通經絡,可防治化療藥物所致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及周圍神經毒性等副作用;放療期間配合中藥清熱解毒、益氣養陰、健脾補腎,可防治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腸炎等并發癥的發生。 調理康復,多位一體防復發 如同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一樣,婦科系統腫瘤也屬于一類慢性病,所以需要長期的調理康復。西醫的相關治療多為攻擊性、創傷性,不適宜患者長期使用;中醫治療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這個階段可以中醫治療為主,采取扶正培本、解毒抑瘤之法,同時配合中醫的心療、食療、運動療法等多位一體,可以有效控制腫瘤,防治其復發轉移,對那些高復發風險的患者更是首選。 晚期患者,緩解癥狀為先 復發轉移是惡性腫瘤的基本特征之一,婦科腫瘤同樣如此。尤其是卵巢癌,70%的患者診斷時即為晚期,而且70%的早期卵巢癌患者會發生復發轉移,這時治愈已不太可能,減輕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成為主要目標。 基于癥狀的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的精髓,無論晚期患者常見的癌痛、疲乏、厭食、發熱等常見癥狀,還是如癌性胸腹水、惡病質、腸梗阻等癌癥導致的相關并發癥,中醫治療都具有較多的優勢。除內服湯劑外,亦可配合中藥注射劑、針灸、中醫外治法等,根據正邪虛實,或攻或補,以平衡為度。 總之,婦科腫瘤的治療目前仍以西醫的規范治療為主,不同階段合理配合中醫治療可以優勢互補。當然,也應客觀認識中醫抗瘤方面的局限性,不要盲目夸大療效而放棄相應的西醫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