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⒈通過對社會或自己生活的社區中人們文明素養的現狀考察探究,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社 會在走向文明的時候,對人的文明素養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會需要文明人。 ⒉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文明人對他人、對自己的價值所在,使學生有自覺做有教養 的、講文明人的積極意愿。 ⒊學生能反省自己的行為,找到自己的差距,從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文明人對他人、對自己的價值所在,使學生有自覺做有教養的、講文明人的積極意愿。感受并體會到科學技術時時刻刻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數不清的好處,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難點:學生能反省自己的行為,找到差距,從小事做起,努力塑造文明形象。 教學方法:講授 討論 活動。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型:新授: 教學準備:相關視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論談小事中的文明 師:“你從教材提供的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對哪件事發表自己的評論 ⒉學生擬定題目,寫出自己的交流要點,如:“從亂扔口香糖想到的??”、“時尚穿著與出口成臟”、“一口痰雖小,影響卻大”等。 ⒊小組交流。小組交流的要求:在每個人發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要選出在班級交流的同學;小組的全體同學要幫助參加班級交流的同學完善發言內容;在班級交流的同學要善于提出問題與大家探討,如:利用教材中的問題“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個游 客??”等,聯系生活實際,虛擬情景設計問題。 ⒋全班交流。 師:文明的人、文明的社會需要怎樣的文明行為。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會是什么樣的情景? ⒌在班級交流的基礎上,可請每個人用一句話總結,引導學生初步懂得社會在走向文明的時候,每個人也應該規范自己的行為,成為現代的文明人。 活動二 文明素養面面觀 ⒈組織班級交流。 師:課前,同學們對自己生活的學校、社區或進出的公共場所做了一次調查,找到了與文明社會不和諧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為,現在請同學們用多種形式匯報自己的調查情況,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調查報告。 ⒉學生匯報 師:你對哪些不文明行為感到厭惡。 生:對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為感到羞愧;對破壞文明氛圍的人感到氣憤;對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評等。?? ⒊師生談話。 師:“??一點小事能折射一個人、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⒋談體會。 ⒌總結:是呀,小事不可忽視,小事也體現公民對社會的責任。 |
|
來自: fengli197318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