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是《傷寒論》第一方,經方之魁。柯韻伯稱它:“此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也”。張仲景以桂枝湯為基礎的加減方就有26張。其適應癥:
桂枝湯也是和法第一方,被張仲景冠以“和解”兩字的方劑不是小柴胡湯,而是桂枝湯。見《傷寒論》第387條:“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傷寒先表后里,是治療大法。但也有表急先解表、里急先救里的靈活處理措施。現在病人吐利止了,還身痛不休,說明里寒雖已去了,但病人的營衛還不和,就要消息和解其外,用桂枝湯小和之,不用喝粥,不用溫覆。 桂枝湯用途廣泛,可是還是很多人覺得“沒啥效驗”,就連王清任也質疑桂枝湯:“發熱有汗之癥,從未見桂枝湯治愈一人”。雖然王孟英解釋說:“醫林改錯所云者,乃溫熱病也,若風寒傷衛,豈可不尊法”。不過我還是認為王清任所見的“發熱有汗之癥”不可能都是溫熱病。 在這里提醒諸位,俺所講的桂枝湯無效的原因不包括辨證錯誤! 我們看桂枝湯的煎服法: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縶縶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這一段特別重要,做不到的話往往無效。這段話包含五個關鍵信息: 第一,藥煮好以后,要溫服,不能冷服,而且不要一大碗就全灌進去,要分次頻服,直至微汗出。 第二,喝藥后,要喝一碗熱粥。喝藥后,要喝一碗熱粥。喝藥后,要喝一碗熱粥。“以助藥力”! 第三,蓋被子捂汗。蓋被子捂汗。蓋被子捂汗。避免吹冷風,避免冷氣。兩個字概括:保暖! 第四,不能過汗,全身微汗恰到好處。有人會說:這怎么控制?被子用薄的,熱粥小口喝。 第五,飲食禁忌,很緊要。張仲景說:“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上述五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煮藥,喝藥,可以做到。喝藥后喝熱粥就困難了,有諸多原因,包括嫌麻煩、胃口差等等。蓋被子捂汗,能做到的也不多。忌口防不勝防。 這些困難中,藥后喝熱粥是最不易達到的。有沒有辦法不用喝熱粥呢?有!請看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便知。 張錫純老先生用桂枝湯,不用喝粥,只是在方中加入生黃芪、知母、防風。原文: 桂枝尖三錢 生杭芍三錢 甘草錢半 生姜三錢 大棗三枚,掰開 生黃耆三錢 知母三錢 防風二錢 煎湯一茶盅,溫服,覆被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及臭惡等物。 從煎服法可以看出,沒有喝粥這一步了。 張錫純老先生解讀這樣說: 桂枝湯是治療傷風有汗的方劑。一般都認為風傷營所以有汗,或者是肌體本身營陰不足又感受風邪,內外勾結。 張錫純認為這樣講不對。他認為營和衛都是人體最外部的保護層。衛就像外城墻,營是內城墻。那么,張錫純提出疑問:有衛在外守著,邪氣怎么能夠跨過衛分直擊傷營呢? 提出問題后,張錫純解釋道:這是人體的宗氣與衛氣息息相關,宗氣充滿于胸中,宗氣與衛氣緊緊相連,宗氣吸住了衛氣,使得衛氣能夠貼身護衛者肌體,抵抗外邪,使得外邪不能侵入,即使外邪侵入,也只能攻擊衛氣,不可能傷及營陰,這是宗氣的生理機能。 不過,當人體宗氣虛弱之時,不能有效的吸住衛氣,衛氣散漫,不能有效地抵御外邪,那么,此時感受外邪,才可以越過衛氣直擊營陰。 而且張錫純在臨床中觀察到,凡是宗氣不足,或者宗氣下陷,這種人總是出汗多,所以他還擬有升陷湯(本公眾號有撰文談過),并附有多則醫案,朋友們可以閱讀。 由此,張錫純認為桂枝湯證,都是宗氣不足,平素容易出汗,衛氣不固,感受外邪,邪氣直透營分,擾其營中津液,外泄而為汗。而且,風寒不可分,即使傷風,也夾有寒氣,如果只是傷及衛分,必然惡寒。所以,張錫純所用的桂枝湯,不僅僅祛風,還能散寒。 張錫純引了陳古愚的一段話:“桂枝辛溫,陽也,芍藥苦平,陰也。桂枝又得生姜之辛,同氣相求,可恃之調周身之陽氣。芍藥而得大棗、甘草之甘苦化合,可恃之以滋周身之陰液。既取大補陰陽之品,養其汗源,為勝邪之本,又啜粥以助之,取水谷之津以為汗,汗后毫不受傷,所謂立身于不敗之地,以圖萬全也。” 張錫純以為陳古愚雖然對桂枝湯的解讀相當精彩,只是在喝粥這個環節說的不清楚。他說,如果人體沒有虛損,喝粥只是為了取水谷之津來作為發汗的資本,那為什么其它發汗藥都不需要喝粥呢?事實上,麻黃湯沒提到需要喝粥。 張錫純自答到:這是因為桂枝湯主治之證,是外感兼虛,到底是哪里虛?是宗氣虛,宗氣不足。 張錫純繼續分析,再引《內經》的話:“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兩焦,以溉五臟,而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于胸中,命曰氣海。”他認為,雖說宗氣根本在于先天,卻要依賴后天水谷之氣不斷補給。 桂枝湯證,就是因為宗氣不足,導致衛氣散漫,外邪能夠跨越衛氣直擊營分,所以要在喝藥之后,馬上喝一碗熱粥,來補充宗氣,以抵抗外邪。熱粥還能夠宣通桂枝與生姜,幫助散邪,這就是桂枝湯成為戰無不勝的良方的原因。 一些醫生不了解喝熱粥的重要性,雖然診斷準確,方子也開對了,因為不喝粥,導致桂枝湯治療無效,最終病情加重。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大批桂枝湯無用,張錫純認為是藥后不喝粥引起的。 張錫純使用桂枝湯,都加黃芪補宗氣,代替喝粥行補益的作用,用防風宣通營衛,代粥行發表的作用,服藥后喝粥固然效果不錯,用張錫純所提供的方法,不喝粥,也有效驗。其中又擔心黃芪溫補太過,容易生熱,方中又加了知母作為佐治藥來預防。 經過張錫純老先生改良的加味桂枝代粥湯,組方結構堪稱完美。 桂枝湯只有五味藥,記住并開出這張方子很容易,要讓這張方子起效,只靠醫生終究是不夠的。 張仲景《傷寒論》桂枝湯證下的煎服與調護方法五點,沒有一字是多余的,缺一不可。即使診斷無誤,方證相應,把握不住調護五點,同樣無效。 才叔細讀《中醫內科學》 高源明作品 黃河之水天上來 我一直在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