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世界頭號公敵,人類至今都在攻克它的路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統計,2018年全球約有1810萬癌癥新病人,960萬人癌癥去世[1]。 在中國,過去一年我國新增380.4萬癌癥病人,229.6萬人被奪去生命,平均每天有6000多人死于癌癥[2]。 癌癥為何如此高發? 有人說,因為人口老齡化; 有人說,因為遺傳變異多; 有人說,因為環境污染重; …… 2018年,兩家國際權威癌癥機構——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癥研究中心(AICR)聯合100多位全球癌癥專家發布了一份重磅癌癥預防報告[3],研究數據來自跟蹤25年的全球各地5100萬人,包括350萬癌癥患者。 這份史上最全癌癥預防“大數據”可謂證據滿滿。 典叔從中整理10條硬核防癌建議,幫助大家從飲食、運動、體重和其他健康因素一起科學防癌。 (溫馨提示:每張防癌卡片長按都可保存收藏??) 超重和肥胖,是一對好伙伴,在把人推向癌癥的道路上肩并肩。 據估計,2016年全球有19.7億成年人和超過3.38億兒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 而超重或肥胖,有可能會增加12種癌癥的風險,包括:
全球范圍內,人們都普遍缺乏運動,而久坐的生活方式在中高收入國家格外突出。 但是,已經有足夠證據表明,多運動能預防結腸癌、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也能防止體重快速增加。 WHO也建議成年人每天都要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適度身體鍛煉或75分鐘劇烈有氧運動。比如,散步、汽車、家務勞動、游泳和跳舞都是不錯的選擇。 一些未處理的植物性食物,有豐富的營養和纖維素,多吃這些食物而非高脂肪食物,對于調節能量代謝更加有效,可以預防體重增加、肥胖和相關癌癥。 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多吃一些不同顏色的無淀粉食物(糙米、小麥、燕麥等),無淀粉的蔬菜(西蘭花、秋葵、茄子和白菜等),另外也可以吃一些根莖類蔬菜(胡蘿卜、芹菜、甘藍等)。 高速的工作節奏,讓人們對快餐形成了依賴,包括外賣、漢堡、炸雞、薯條等。 但這些食物中其實含有大量脂肪、淀粉和糖分,是導致體重增加、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原因,而前面也提到,肥胖和超重與超過12種癌癥密切相關。 ![]() 不推薦吃太多紅肉,但是適量肉類是應該吃的。 肉類具有豐富營養價值,特別是蛋白質、鐵、鋅和維生素B12,但并不是只有吃肉才能獲取這些營養,通過吃豆類和谷類也能獲取。 ![]() ![]() 許多國家含糖飲料消費都在增加,這導致了全球肥胖人群的增多。而很多研究證據已經證實,身體肥胖與很多癌癥相關。 因此,研究報告不建議喝含糖飲料,而為了保證身體充足水分,可以多喝水或不含糖飲料,比如茶或黑咖啡。 ![]() ![]() 喝酒致癌,典叔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過,一口酒與7種癌癥都有關系。即使少量飲酒也會有致癌的風險,而且不管是啤酒、紅酒,所有酒類都可能致癌。 雖然也有研究發現,每天至少30克酒有助于預防腎癌,但這個量引起其他癌癥的風險卻大大升高了,得不償失啊! ![]() ![]()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高劑量營養補充不利于預防癌癥,而正確的飲食就能預防癌癥風險。 而且,有研究發現,高劑量β-胡蘿卜素補充劑可能會增加患肺癌風險。 當然,對于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孕婦和營養不良,營養補充劑是有作用的,但對于其他健康人則不必要。 ![]() ![]() 根據WHO建議,嬰兒先用母乳喂養六個月,能保護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減少孩子超重和肥胖的發生,同時也能預防母親乳腺癌的發生。 ![]() ![]() 越來越多癌癥患者生存時間延長了,這可能與早期發現和治療有關,同時也與合適的營養和運動建議相關。比如乳腺癌患者,有確切證據表明,營養和運動對癌癥恢復十分有效。 癌癥,并不可怕。 坦然面對,規范治療,很多癌癥,其實都有治愈的希望。 而“大數據”下的科學防癌建議,給了我們更多戰勝癌癥的信心。 這10條很全很靠譜的權威防癌建議 你和親人會做到幾條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