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到外圍人事物的發展變化,逐漸體會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句話的深切含義。很多人的一生都在為功名利祿奔忙,有的人想法設法,多方位努力,終于得到自己想要的,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財富和名利,但得到后卻無福消受,不是這里出問題就是那里出問題,最終又還了回去。為什么呢?就是德行不夠。 《中庸》說:“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厚德才能載物,如果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德行,即便得到了,也是不堪承受其重的。西方類似的說法如,人問雅典的執政官梭倫:“為什么作惡的人往往富裕,善良的人卻往往貧窮?”梭倫回答:“我們不愿拿自己的道德與財富交換,因為道德是永遠的,而財富每天都在更換主人。”這些都告訴我們,只有不斷修德,得到的才真正屬于你自己。否則,只是暫時擁有,曇花一現。 有的人把本不該屬于自己的,強勢擁有,本不該自己消耗的,自己恣意揮霍,本該體恤別人的,自己確自作聰明,在財富和名利面前,丟掉良知,恣意享受的同時,卻在消耗自己的福報。無德之人會受到良知的折磨,受到有德之人暗情的譴責。有的人身居一定位置,便為所欲為,但覺旁人無可奈何,實則不然。沉默的情緒會無時無刻損傷著你。 雖暫時興旺,但必遭災禍。 所以,不管人身處何位,必須修仁愛之心,必須修德行,以此增加自己的福報,得到才能綿延長久。勉。有感同身受的志者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