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獸不可與同群 名句的誕生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1曰:“鳥獸不可與2同群3!吾非斯人之徒4與而誰與5?天下有道6,丘不與易7也?!?/p> ——微子·六 完全讀懂名句 1.憮然:猶悵然。2.與:和.跟。3.同群:相親、在一起。4.斯人之徒:此處指世人。5.誰與:即與誰。6.天下有道:指天下平治。7.易:改變。 子路回來告訴孔子問路的情形,孔子難過嘆息地說:“人不可能跟鳥獸為伍,我若不跟世人在一起,那么要跟誰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太平,我也不用這么辛苦地四處奔走,去改變局勢了。” 名句的故事 這一年,孔子55歲,年紀不輕,但仍然風塵仆仆,四處奔波于各國之間的道路上,一心追尋他仁愛治國的理想。但時局實在太亂,君不君、臣不臣,世道向下沉淪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眼看著理想一點一滴從人間蒸發,孔子已經受夠打擊,居然還得不時遭受路人甲乙丙的嘲笑與冷言冷語。 故事是這樣的,在從楚國到蔡國的路上,孔子跟弟子們一時找不到渡口,看見長沮、桀溺兩個人在田里耕地,便派子路過去打聽過河的渡口在哪里。 子路先向長沮詢問,長沮卻反問子路:“那位在車上手拉韁繩的是誰?”子路回答:“是孔丘?!遍L沮又問:“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回答:“是的?!遍L沮便說:“那他應該知道渡口在哪里才對。” 子路感到莫名其妙,只好轉過身改問桀溺。桀溺也是問題多于答案:“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辫钅缬謫枺骸笆囚攪浊鸬牡茏訂幔俊弊勇坊卮鹫f:“是的?!辫钅缇驼f:“現在全天下已經像淹大水一樣,到處亂哄哄的,誰能改變這種情形呢?我看你與其追隨那只是逃避作亂的人,還不如干脆跟隨我們這些徹底遠離社會與亂世的人呢!”說完就繼續低頭犁土耕種,不理會子路了。 子路問了半天,問不出個所以然,只好回來向孔子報告長沮、桀溺二人所說的話??鬃勇犕辏荒槕n郁地說了上面這一段話:“人類不能和鳥獸為伍,若不和世人在一起,那么要和誰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太平,我也不用這么辛苦地四處奔走,去改變局勢了?!?/p> 孔子的憂郁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除了長沮、桀溺之外,嘲笑過孔子的還有楚狂接輿(《微子·五》)、荷莜丈人(《微子·七》)、微生畝(《憲問·三十四》)和石門晨門(《憲問·四十一》)等人??鬃恿⒅揪忍煜?,旁人不幫忙也就算了,居然還跑來“潑冷水”,令誰能不氣悶呢! 歷久彌新說名句 究竟要選擇“與鳥獸同群”而獨善其身,還是“與人同群”而兼善天下,真讓歷來不少知識分子困擾不已。 后漢時,好朋友郅惲與鄭敬可說是這兩派的代表。郅惲是個聰明又勇敢的人,常做一些“逆上”的事情。他膽大到建議王莽自動退位,又曾當著河南太守歐陽歙的面,指責太守的好朋友是個地痞流氓,甚至還把東漢光武帝擋在城門外,不讓他進城。他的好朋友鄭敬生怕郅惲惹來殺身之禍,于是勸告郅惲何不一起隱居山林,別再當官了。于是兩人就跑到山里過著砍柴、釣魚的日子,但郅惲畢竟耐不住這種寂寞,他對鄭敬說:“天生俊士,以為人也。鳥獸不可與同群,子從我為伊、呂乎?將為巢、許,而父老堯、舜乎?”(《后漢書·申屠鮑郅列傳》)郅惲的意思就是,不可與鳥獸同群,他打算要走了,不知鄭敬是否愿意與他同行,一起成為幫助商湯與周武王建立大業的伊尹、呂向,還是要成為讓堯舜找不著的巢父、許由呢?結果,郅惲是一個人下山的。 追本溯源,孔子是選擇“與人同群”這一派的祖師爺,他就像是中國的唐·吉訶德,永遠樂觀,“知其不可而為之”。周游列國之后,孔子返回魯國,他沒閑著,馬上開始編寫書籍(作《春秋》),準備讓亂臣賊子睡不著!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