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outiao.com/a6701838285292962315/ 梔子花開,芳香四溢,又是一年畢業季,教室的黑板上寫著"前程似錦,未來可期",而一些同學內心的焦慮與迷茫卻隨著畢業離校日的臨近而倍增。因為,"下一站"遲遲難以確定。 而在中西混血姑娘駱曉穎的臉上,卻看不見類似"愁容"。已連續收到5所國際名校offer的她,如今正在一家互聯網名企實習,同時還不忘籌備自己的畢業旅行,仿佛未來的每一天對她來說都熠熠生輝、美好得令人著迷。 這種既會學又會玩的美女學霸,你可能覺得是"別人家的孩子"——天資聰穎,生來優秀。 但實際上,駱曉穎也有過迷茫,有過考試前緊張到拉肚子的艱苦時光。相比與生俱來的天賦,光芒背后,更多的是她對學習、生活"張弛有度"的經營。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近浙江大學管理學院2015級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駱曉的"張"與"馳"。 駱曉穎出生于一個混血家庭,母親是四川人,父親是巴西人。當川妹子的爽利和巴西人的熱情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駱曉穎開朗活潑的性格與極好的語言天賦。 漢語、英語、葡萄牙語,已熟練掌握三種語言的她,最近還繼續在學法語。 前段時間,她通過努力獲得了5個國際名校碩士項目的offer——HEC-Yale M2M雙學位項目,Cornell Master of Management in Hospitality (MMH),LBS Master in Management (MiM),Columbia Master i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MSRED),Duke Master of Management Studies (MMS),每一個都令人艷羨。 經過反復權衡,駱曉穎最終選擇了HEC-Yale M2M雙學位項目,并笑稱自己未來可以"一年在巴黎學法語,一年在耶魯看斗牛犬"。這非常符合她愛學習也愛生活的個性,以及 "張弛有度"的自我管理方式。 即使是在當初選到了自己不太感興趣的課程,她也從不讓自己陷入無邊無際的攀比與焦慮,而是盡力去補"短板",并以自己喜愛的運動來釋放壓力,從而保持良好狀態,比如羽毛球、排球、網球、跑步等。 從浙大竺可楨學院理工混合班到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再到豐富的實習、海外交流等經歷,大學四年來,駱曉穎總是在不斷地主動嘗試、不斷地積累、不斷地認識自我,從而制造了一個個閃亮的"驚喜"。 1.先嘗試后選擇,跳出"迷茫"駱曉穎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受環境熏陶,她擅長與人打交道,且熱愛溝通交流。 還未進入大學前,她以為大學不用再學物理、化學了,但進入竺院理工混合班后才發現,大學并沒有比高三輕松,依然要學習普物、數分、工程圖學等一系列令她感到"痛苦"的課程。 但既然選擇了,哪有退縮的道理。駱曉穎決定"先嘗試后選擇",心想:大一、大二期間還是要盡力穩住GPA,好好學習這些課程,然后再找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于是每堂課她都會早早來到教室,坐在前兩排,并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聽課,還時常在課堂上下向老師請教。 就連回到寢室后,她也不放過一個個學霸室友,但凡遇到不懂的,一定虛心請教。因為當時的她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不要被學院勸退"。 正是在這種危機感的鞭策下,她每年都獲得了不錯的GPA,且逐年穩步上升。但這段吃力的學習過程,也讓她明確意識到,自己真的不適合學習理工科。 "正巧當時有個學姐在康奈爾大學學習收益管理,通過她,我了解到了一個跟數據、管理以及旅游等相關的專業——旅游管理。想著這不正好符合有一定數學基礎、喜歡和人打交道、語言方面也有優勢的自己嗎?于是我就和父母、老師們商量,他們也覺得我非常適合。所以在大二選專業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浙大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駱曉穎說。 而如今回想起當年的選擇,駱曉穎表示自己很幸運,四年的理論與實踐學習,讓她的專業能力與溝通、合作、換位思考等綜合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更了解到了一家酒店所涵蓋的商科知識與運轉經驗,以及各類旅游項目的規劃等。最關鍵的是,這些"收獲"也同樣可應用于其他很多行業。 同時,在管院的資源平臺幫助與氛圍熏陶下,她更加明確了未來的深造方向——管理學。所以在抉擇最終去哪里深造時,她放棄了之前夢寐以求的康奈爾,選擇了HEC-Yale M2M雙學位項目。 因為她想要再做一次突破,學習更多管理類知識,并了解法、美兩國的商業環境和文化,擴大國際視野。 2.大一到大四,熱衷"多走多看多實踐""多走走,多看看,做個有心人",這是駱曉穎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她大學四年來的個人寫照。在她看來,學習不能只是停留在書本上,還要通過實踐與體驗來進行自我積累與沉淀。同時,這也是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讓自己放松的一種方式。 因此,大學四年來,除了學習,她還參與各類社團活動、實習、交換學習等,閱歷極為豐富。 比如大一暑假,她遠赴貴州支教,即便那里條件艱苦,只能去一個臨時空出來的小房子里輪流洗澡,即便一開始孩子們都不愿意和她說話,即便當地家長們明確表示不支持自己的孩子畢業后"走出去",但她還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激發更多孩子對知識的渴望。 雖然一個暑假的時間并不算長,但那段難忘的經歷讓駱曉穎的心中對教育產生了一種使命感與責任感,更讓那里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漸漸心向世界、夢想啟航,至今還與她保持聯系。 大二暑假,駱曉穎又去了成都JW萬豪實習,作為前廳部的管培生,兩個月的輪崗讓她對酒店運營與人際溝通有了深入了解。 同時,駱曉穎大二時還選上了斯坦福創新創業項目Stanford University Innovation Program(UIF)中國的首批fellows,代表浙大去硅谷交流;大三時去了香港理工大學酒店與旅游學管理學院(SHTM)交換學習。通過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碰撞,她的國際視野也隨著這些經歷的累積而不斷拓寬。 到了大四,她又一邊申請去各所海外知名高校深造,一邊進入滴滴實習、提升實踐技能,同時還拿到了一個紐約及全球房地產戰略的科研項目(5000美金全額獎學金)。 同樣是四年的時間,駱曉穎卻通過"多走多看多實踐"的方式收獲了比別人更多的成長。當然,并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去獲得這些"經歷",因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3.你若主動,"機會"自來"張弛有度"的自我管理方式,并不意味著駱曉穎對待學習、生活持著"佛系"心態,相反,她是用更為認真專注的態度去對待學習與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次機會。 比如她的5個國際名校offer背后,就是一段磨人意志的申請過程與緊張到拉肚子的考試時光。"雖然每次考GMAT之前都緊張到拉肚子,但我還是滿打滿算考滿了五次,且一次比一次高。"駱曉穎回憶說。 還有一個去上海迪士尼實習的機會,也是駱曉穎主動爭取而來。 她說,當時在香港理工大學交換學習時有個收益管理課,邀請到了美國迪士尼總部的收益經理和香港迪士尼的收益經理來做講座。為了爭取到實習機會,講座前,她認真了解了迪士尼的一些定價策略,并準備了自己的簡歷,在當天講座互動環節,她雖然緊張,但依然鼓足勇氣去和經理對話,表達了自己對收益管理的濃厚興趣。 "可能是被我的真誠打動了,經理后來把我推薦給了上海迪士尼的收益管理部門,最后經過面試、筆試,我順利拿到了這個實習機會。"駱曉穎說,"雖然后面因為課程沖突等原因沒能去,但我想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要有心且用心吧。" 駱曉穎還回憶說,從港理交換回來后,她跟著浙大管院的老師們去到一些旅游酒店與咨詢公司,接觸到了很多旅游規劃和酒店投資的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她不斷向老師們請教,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此,管院的老師們有什么好的實踐項目,也會想到推薦給駱曉穎。 "在此,我也想感謝管院老師們對我的幫助,比如我的專業領路人——郭毅老師,每一次都耐心回答我的問題,不僅會在需要抉擇時給我建議,還會給我推薦實踐項目;再比如林珊珊老師,雖然我和她接觸并不多,但在我急需幫助時,仍無私助我拿到實習機會。" "還有每一位幫助過我的老師,以及為我們提供講座、論壇、國際交流等各種資源與平臺的管理學院,感謝!雖然即將畢業,但管理學院培養人才的16字標準'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創業精神、社會責任',我將始終謹記。"駱曉穎說,其實自己一路走來,早已潛移默化受這些標準影響,而未來,也將繼續踐行。 同時,她也提醒學弟學妹們:你若主動,"機會"自來,要好好珍惜管院的資源和溫暖無私的老師們。 "學姐"經驗分享1. 如果你還沒有確定的方向,那可以通過不斷地實習、交流或嘗試,認清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明白自己缺什么擅長什么,然后再去做選擇。 2. 進入大學后,可能部分同學覺得自己的專業并不適合自己,大學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樣子,但即便如此,也要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每一位老師。就像我當初的理想專業是旅游管理,但還是要拿下那些令人"掉發"的理工課。就像開學典禮上校長所說的,那些我們認為"無用"的課程,可能在以后的某個時機就會發揮它的用處。事實也的確如此,我發現,那些讓我痛苦的課程真的對我后來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幫助。 3. 深處學霸中,不要讓自己陷入"比較"帶來的焦慮情緒中,心態一定要好,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比,更不用糾結于自己的缺點。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你只需要盡力補短板,然后大力地去發揮自己的長處。 4. 記得當時我很糾結選校,一位老師給我講了一句話"不用想太多,你有大把的時間去'揮霍',做自己想做的,學自己想學的,不用每一步都那么小心翼翼。"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趁著年輕,勇敢去嘗試吧,即便錯了也會有收獲。 文字來源: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微信公眾號(作者:段婷) 圖片來源:駱曉穎本人 今日編輯:浙江大學微訊社 賀露瑤 責任編輯:周亦穎 |
|
來自: 山峰云繞 > 《狀元學霸少年班天才教育深度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