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與科研是大學的“兩條腿”,兩者缺一不可,地位也本應該同等重要,但實際上卻變成了科研是“硬腿”,教學則成為了“軟腿”。 不管是考大學還是攻讀研究生,選擇學校的理由很簡單:名校,就高不就低。 為什么?名校有名,就業前景好。 可是,名校教學和科研哪一項能賦予你真本領呢?當然是教學! 現在有些單位招聘還是會關注本科學位。即便是名校研究生,就業時也會關注你的本科學校。 可見,在人們心目中本科學校的位置是多么重要,甚至可以說,考一所一流的本科學校,光環可以伴隨終生。 大學本科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接受教育的最高層級(對本科生學習知識而言),而研究生階段則是創造知識。 人步入社會發揮才能的潛力取決于本科基礎的厚度。因此,本科教學質量對于個人來說非常重要。 任何大學校長都會說,教學、科研同等重要,甚至日常工作與教學有關的事情還要多于科研,以彰顯對教學的重視。 比如,新生入學、畢業生典禮、教學計劃、教學管理等,校領導們都會參與其中。 此外,上課紀律、考試紀律、精品課、教學立項等,也都被大學反復強調。這樣一來,似乎大學真的把教學很當回事。 但反觀科研,只要制定幾條“唯”項目,并與待遇與職稱掛鉤,似乎一切搞定。 教學、科研,孰重孰輕?大學老師們心里有數。 教學水平與能力的認定遠比科研認定復雜。 教學是個慢功夫,提高教學水平非一日之功,而科研可以短平快見效。科研評價管理的數字化使科研相對透明,而教學評價管理則是一個難題。 教學好的老師的評價標準是什么?是受學生歡迎程度還是名師頭銜?是出版過教材還是獲得精品課? 或許都不是! 筆者認為,好的老師應該是大師。 大師有深邃的思想、有對學科的洞察力和判斷力、有自己的建樹、有良好的師德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給人一生的啟迪能力。教學好的老師是那些畢業多年的學生仍難以忘記的老師。 現在的大學幾乎沒有教研室,也沒有過去新教師聽課講評了。 大學基本上都是派課給老師,然后就是“教學管理”環節的事情了。 只要不遲到、不缺課、不違反紀律,就是教學合格。 在如此重科研、輕教學的環境下,重視教學便成了一句空話。 但沒有哪個大學說不重視教學,至于如何在教學內容和質量上下功夫,真正考核教師教學水平就另當別論了。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但實際上,一屆校長也不過只有4年,大學老師可能最多也就幾十年的教學經歷,如何提升本科教學水平,值得深思。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
|
來自: 昵稱5258086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