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經常能聽到“思維導圖”這個詞,但你真的了解它么? 思維導圖也叫心智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 繪制思維導圖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并不是結果。 它最大的兩個特點就是方便記憶和理清思路,同時思維導圖特殊的記錄方式,也便于捕捉跳躍思考。「例如:頭腦風暴」 思維導圖運用關鍵詞、圖片、顏色、線條等元素將各個事物之間的聯系層級表現出來,將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 在總結提取關鍵詞的過程中,你的大腦會對看到內容進行壓縮,直到自己能夠把它表述出來。「這里與學習金字塔原理相似」 再將這些知識按照一定的層次聯系在一起。 當你再次需要用到這些知識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大腦中,已經有了一整個的認識圖式。 這些知識節點,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統的網絡,重新學習和掌握就會更方便一些。 一旦我們把一件事物的圖式給建立起來,它就可以實現自動化加工,所謂的自動化,就是無需我們再去刻意回憶,它也會自動的出現在我們的短期記憶當中,供我們使用。 剛開始用時候,會覺得做思維導圖很麻煩,要歸納提煉要畫還需畫出來。 實際上在畫圖的時候,自己能看的出來就好了,像小兔紙就不怎么畫,平時都用電腦軟件,或是手機軟件。 當然所有節約時間的工具,都是先建立在浪費時間基礎上的,當你熟練掌握這些工具之后,你才能賺回更多的時間。 使用了一段時間思維導圖之后,你會發現這是這個非常好用的工具。 特別是在寫文章的時候,你只需要把最基礎的內容思考完整,然后根據關鍵詞把每一段的內容填充完整即可。 還有諸如:考試知識點梳理、旅游路線規劃、文件整理,運用思維導圖都是蠻有效的。 當你把這種思維方式當成習慣之后,對你的生活和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我預約下午3:00去面試,我很快就能聯想到,提前打印簡歷、著裝、自我介紹、面試問題、幾點出發、幾點到達、預計面試到幾點、從哪里出發、到哪里停下、所有的內容都清晰的展現在你眼前。 只需要把這些內容都具體的解決就可以了,避免忽略那些重要的環節。 思維導圖最重要的不是畫出來,而是形成一種發散性的決絕問題的思路。 當你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就能很快聯想到其他的東西,形成一種記憶脈絡。將原本碎片化的內容,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實際上關于思維導圖我們需要的是“用的好”而不是“畫的好”。 所以你畫不畫,畫成什么樣,真的無所謂,只要你自己能看懂,過后能想起來就可以了。 畫圖是為了幫助你更好的理清思路,當你使用久了之后,你能聯想到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簡單,甚至只有幾個簡單的符號。 就像寫一篇文章,一開始只想到,引導、核心內容、補充內容、觀點總結、結束。 一段時間之,你想到的可能會是,開頭「引入話題、突出什么特點、過度到什么、如何過度」、核心「幾個點,從哪來、突出什么」…… 很多細節的東西,很自然就在你的腦海中浮現,雖然寫下來的詞還是那幾個。 但你的大腦已經自動將相關的知識點調集到對應的位置,只需要你盡力去發掘即可。 當然思維導圖并非無所不能,當你遇到無法壓縮總結內容的時候,這種思維方式就能難起作用。 此外,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存在差異,所以你自己做的思維導圖,通常情況下只有你自己理解得透,除非你做得特別詳細。 思維導圖是需要學習,和任何工具一樣,邏輯是需要鍛煉的,人并不是在一開始就有清晰的思路。 工具只是幫你盡快到達終點,別把工具當目的,沉迷畫圖無法自拔。 不說了,寫完我自己都心動了,喜歡就三連吧!!! |
|
來自: blackhappy > 《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