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其濬、龍汝言二狀元楷行合書扇片 京劇、書畫、醫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被世人稱為“中國三大國粹”譽滿中外。清嘉慶狀元、植物學家吳其濬自繪《植物名實圖考》38卷植物寫生圖,他是當之無愧的國粹藝術家。 吳其濬(1789—1847),字瀹齋,號雩婁農,河南固始人。祖延瑞進士出身,其父烜、其兄其彥,都由翰林官至侍郎,屢掌文權。其濬早年以舉人通過捐款成內閣中書,嘉慶二十二年(1817)殿試狀元,授修撰。歷官歷洗馬、鴻臚寺卿、通政副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兵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代理湖廣總督、湖南、浙江、福建、云南等省巡撫。吳其濬“宦跡半天下”,對植物學與礦產學有深厚的造詣,所至之地,考其農產,辨其土宜,識其方物,察其形性,積有所得,乃就研讀四庫書,取其涉于水陸草木者,輯為“圖考”“長編”以考古;并書其生平耳治目驗者,繪圖立說以證諸今。著《植物名實圖考》38卷,錄植物1714種、并自繪植物寫生圖,比《南方草木狀》多1600余種,是歷史上記載植物種類最多的著作。《植物名實圖考長篇》22卷,著錄植物838種;另有《滇南礦廠圖略》《滇行紀程集》《彈譜》《彈弓新編》等,書成未及付梓而卒。道光二十八年,由太原知府陸應谷刊行,并為之序,為我國十九世紀中葉之權威植物學文獻,乃后世本草學及生藥學研究之重要典籍。1870年德國畢施奈德在《中國植物學文獻評論》中認為《植物名實圖考》是中國植物學著作中比較有價值的書,“刻繪尤極精審”,“其精確程度往往可資以鑒定科和目”。此書為初刻初印,在國際植物學界享有盛譽,成為許多國家圖書館必藏之物。 吳其濬的書法師承歐、顏,大字凝重,楷書娟秀。道光二十年后因潛心研究植物學,偶爾應友好之求,書之紀念,故傳世作品存量不多,今擇選其一幅書法扇片品賞。 這幅扇片(見圖)是吳其濬與嘉慶十九年(1814)狀元龍汝言為友好的合璧之作,縱60.5厘米,橫31.5厘米。前折為吳其濬節錄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文選·圣主得賢臣頌》:“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已正統而已。夫賢者,國家之器用也。所任賢,則趨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則用力少而就效眾。”楷書秀逸,筆法精勁。后折為龍汝言書明代詞人馬囗《西江月·游石湖詞》:“未到重陽落帽,已過七夕穿針。美人一笑值千金。十里橫塘將近。水滿吳江塔影,風涼宋帝碑陰。醒時游賞時吟,不樂人生做甚?”鈐“臣吳其濬”“龍汝言”白文印。《頌》《詞》高雅清新,行楷灑脫,賞之悅目。 在清代114名狀元中,集政績、學術成就于一身的僅有4人:順治三年狀元傅以漸、乾隆二十五年狀元畢沅和光緒二十年狀元張謇。后者出仕不久,因朝廷腐敗憤然辭職,回籍辦工廠、創實業、興教育,為近代首屈一指的實業家。吳其濬乃清代河南唯一狀元,名列前茅,青史留名《清史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