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采取的是分封制,將有功的大臣與親族分到各地。姜太公姜子牙就被封到了齊地,而周公被封到了魯地。當時周公監國,就讓兒子伯禽去治理魯地。 姜子牙五個月后就回來向周公報告治理齊國的情況,周公問道:“太公,你怎么這么快就治理好了呀?” 姜子牙說:“我簡化了律法規矩,禮節都隨當地風俗,所以就比較快。” 而伯禽三年后才回來報告向周公報告治理魯國的情況。周公就問道:“兒啊,你為什么這么慢吞吞的,姜太公五個月就治理好了哦。” 伯禽回答說:“我要改變當地人的風俗,更新禮節,重新制定規矩,所以才慢。” 周公就感慨的說:“如此看來,后代魯國必將臣服于齊啊。只有平易近人的執政者,人民才會容易歸順他。” 后來,周公又問姜子牙:“你治理齊國的方針是什么呢?” “尊重賢人,崇尚功勛。” 睿智的周公就感慨說:“如此說來,齊國是重才勝過重德了。我猜齊國后代一定會出現篡位弒君的臣子。” 姜子牙就反問周公:“你治理魯國的方針是什么呢?” 周公回答說:“我也是尊敬賢人,不過我更加重視親族倫理。” 姜子牙感慨的說:“弱肉強食,親情抵不過外界的利益。我猜魯國以后一定日漸衰弱。” 后來,齊國田氏代齊,魯國國勢衰弱果然,歷史的結果符合周公和姜子牙的判斷。這兩人真是賢明的智者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