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學習過的知識時常去溫習它,不是很高興嗎?有同道之人和你自己學習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這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嗎? 孔子說: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孔子說:治理有兵車千輛的國家(言大國),應該謹慎的處理國家的事務,節(jié)省花費愛惜民力,在合適的時間調(diào)動不同的人干不同的事。 孔子說:年少后生,在父母面前就孝順父母;走出自己居室就敬愛兄長;說話謹慎,說了就守信用'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去躬行實踐之后,若還有余力,就在去學習文獻.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學習,所學也不會鞏固。要以忠實和誠信為主。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錯誤就不怕改正. 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孔子說: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 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tǒng)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guī)矩了.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