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廣譜抗生素的濫用、深加工的食物、與自然環境中多種多樣的微生物接觸不充分等等都影響著我們的腸道菌群,然而這些僅僅是改變我們固有菌群結構中很小的一部分原因。可以說,在當代工業化的社會很少有人擁有一個完全健康的腸道菌群。 那么有人會有疑問,我們怎么知道我們的腸道菌群到底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呢?我們是不是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改善一下我們的腸道菌群呢?當然,您可以做一個糞便菌群分析,檢測您的腸道菌群組成。但是,通過簡單評估您目前的健康狀況也許更有說服力,這些足夠告訴您想知道的答案。 下面有五個告訴您的腸道菌群可能失衡的信號: 1.免疫力低下,反復感冒 感冒一般為病毒、細菌侵害機體所造成的,當病毒、細菌侵害人體時,身體自身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就會被積極調動,對抗、吞噬這些外來侵略者,使病程縮短。 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這些病毒超過了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的所能發揮的消滅能力,致使機體受到病毒、細菌的侵害。 反復感冒發生與機體的免疫力有直接的關系,身體的抗病能力不強,不能抵御外來的致病菌,所以就容易發生反復的感冒。 人體的免疫系統有70~80%是分布在腸道內或者腸道周圍,而生活在我們腸道內的微生物在調節免疫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食物不耐受 人體自身,有能力代謝降解單糖、雙糖、淀粉和蛋白質等我們從食物中獲得的主要營養物質。但是也有些人是例外,全世界有70%的人過了嬰兒期就失去了產生乳糖酶的能力,不能降解乳糖,從而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癥狀。 絕大多數的非淀粉多糖和其他一些我們通過食物攝取的物質是被我們的共生微生物降解的。所以當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和所攝入的食物不匹配時就會出現食物不耐受。如果腸道中缺乏某些降解攝入食物的細菌,那么不僅通過這些食物改善健康的愿望會落空,還會出現胃腸道不適。 3.腹瀉、便秘及其它腸道應激綜合征相關問題 腸道應激綜合征病因有食物過敏、應激反應、乳糖不耐受、情緒變化、環境因素、使用激素等。對于這種不適,目前主流醫學不能完全解釋也不能用藥物徹底治愈。多項研究發現,患者與健康人群比較,其腸道菌群不平衡,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數量較低。瑞典等研究發現噬菌體療法會減輕產氣、痙攣等癥狀甚至痊愈。通常表現為腹瀉、便秘、脹氣等。 4.脹氣、口臭、舌苔厚 當人體有益菌數目下降時,腐敗菌可能會在上消化道內大量繁殖,條件致病菌也會導向腐敗菌造成腸道菌群嚴重失衡,導致食欲不佳、挑食、厭食,甚至出現口臭等腸道疾病。 5.皮炎、濕疹、過敏等皮膚病 為什么在現代社會痤瘡成了一個這么普遍而且廣泛分布的疾病?許多理論指出,這可能是我們現代的生活方式和我們古老的基因組不匹配的必然結果。慢性炎癥、腸道紊亂和腸道通透性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痤瘡的發生。許多研究都表明腸道菌群的紊亂和痤瘡的發生相關。 腸道菌群紊亂和腸道菌群多樣性的缺失增加腸道通透性,誘導慢性炎癥和慢性疾病的發生。以上提到的五種問題僅僅是起源于腸道的許多疾病中的一部分。針對這五種問題,弗潤萊安腸胃健康中心發現采取噬菌體療法后會抑制腐敗菌的生長繁殖,殺滅有害菌,平衡腸道菌群,重塑腸道生物膜,提高腸道的機體免疫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