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5/809:521863年夏,石達開率領遠征軍3萬余人轉戰到川西的大渡河畔,夏雨暴漲,清軍圍困,石達開走投無路,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清軍俘獲,慘遭凌遲處死。但從自清末至今,關于石達開的生死,有人持有不同意見,尚有爭論。 石達開給后世留下的,除了他的生死外;還有一個至今沒有解開的謎題,那就是石達開的大渡河藏寶。 傳聞石達開在離開天京出走時,曾帶走了大批金銀珠寶,并在大渡河戰役前夕將這些財寶隱秘埋藏了起來。石達開死后,這筆藏寶就成為了千古之謎。 與張獻忠江口沉銀一樣,四川民間也流傳著石達開“面水朝山,寶藏其間”的藏寶密語。只可惜,至今仍無人能找到最終的藏寶地,因而便有人認為石達開寶藏是子虛烏有之事情。 1980年5月,年近9旬的王云舍先生撰寫了《太平天國革命歷史補充資料》一文,提供了很多石達開藏寶的情況,王云舍曾經親自見證了當年劉湘挖掘石達開寶藏的過程。 1936年,劉湘探聽到了石達開大渡河藏寶的消息,于是組織了人馬進行挖掘。為了保密,他將這支1000人的挖掘隊命名為“森林礦產調查隊”。 挖掘隊伍在四川安順場紫打地發現了一個疑似石達開藏寶的地點,藏寶地點在營盤山的一個洞穴里。這個洞穴由人為在半山鑿成,用條石加以封閉。挖掘隊在搬開條石,進入穴室時,發現穴內遺骸滿布夾雜著零星的金玉飾物,有金抹額、銅帶扣、吊刀、袖箭筒等,這些物品大都殘缺,沒有一件是完整的。 洞穴中共有窖藏三穴,第二穴中有兩只大陶壇子,一只里裝滿了清水,另外一只裝了一座鎏金銅山。在洞穴的石凳子上,還零星的放著金、玉、銅、銀、水晶、瑪瑙、珊瑚等東西十余件。這些東西都被打包運往成都,被劉湘的夫人收存。 正當準備第三次挖掘時,南京聽到風聲下令禁止挖掘,并發來電報:“禁止地方機關借任何名義擅自開發森林礦產及毀鑿古跡文物。已開鑿者,立即停止;未開鑿者,嚴加保護。”石達開寶藏的第三次挖掘工作隨告終止。 石達開第三窖藏金銀一直沒有被發掘,解放后有人去紫打地尋寶,卻不料山體發生泥石流災害。第三穴所在的地貌發生改變,位置難以尋見,第三穴藏寶也從此不知所蹤。 紫打地的三穴窖藏是不是石達開的寶物?三個洞穴都是人為在半山腰鑿出,如果不是石達開所為,那到底是何人?洞中發現的金銀殘物和殘骸,到底是屬于誰的? 除了紫打地的三穴窖藏,還有重慶的山王坪被稱為是石達開藏寶之地。據說,石達開在藏寶時以“太平山”作為標記,這三個字鑿在山崖之上,掩埋在叢林之中,只要有人尋到這三個字就能找到寶藏。歷史上,石達開的隊伍的確在烏江流域和大婁山一帶轉戰。 “太平山”是石達開去四川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這里藏寶也是極有可能的。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在天京陷落敗亡的最后時刻,依然不忘記帶上一包金銀珠寶跑路。石達開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轉戰多省,自然不會空手起兵。 但時至今日,石達開的寶藏也沒有被世人發現,石達開寶藏究竟在何處?是不是子虛烏有的民間傳說?一直沒有定論,正因為如此,石達開寶藏與拿破侖寶藏、赤城山寶藏、山下奉文寶藏、納粹寶藏一起稱之為中外軍事史上五大藏寶之謎。 綜合各種因素考慮,石達開在大渡河藏寶的去處大致可能有三個: 一是全軍覆沒之后,所有寶藏都被駱秉章等人貪污,猶如曾國荃進入天京搜刮財寶一般,為了避免清廷追究,各官員中飽私囊,串通一氣,互不揭發。 二是石達開在大渡河輾轉作戰,陷入苦境,所帶金銀早已被大軍糧草軍餉消耗殆盡。 三是石達開在大渡河作戰,自知不能取勝,將全數金銀拋入河中,隨著江水沖到各處。天京被攻破之后,就有太平軍“不留片瓦給請妖”將宮殿焚毀等過激舉動。 如果石達開的寶藏還存在世間,那么紫打地第三洞穴、山王坪和大渡河這三個地方是最有可能藏寶的地方。隨著考古發掘的推進,石達開的寶藏之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重現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