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行業進行信息化的改革。回顧我國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網絡化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數字化階段,第三個階段是信息化階段。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及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互動交流, 實現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現在建設“智慧校園”已經成為加 快教育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 智慧校園的建設思路,要以現有的數字校園為基礎,將校園中不同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集成和融合,實現業務服務與數據信息的集成,使校園的功能進一步完善,然后再逐步的推進校園服務的自助化及智能化,讓教師和學生對于信息和服務的應用更加便捷和高效。通過智慧學習促進學習方法的優化和減輕校園管理者的負擔,讓教師和學生在智慧校園的體驗下逐漸感受到幸福和舒心,實現校園智慧化的建設目標。 智慧校園的學習平臺是針對高校校園學生的綜合性平臺,所以智慧校園學習平臺要以學生服務為核心來安裝各種系統,例如學生成績分析系統、學生評價系統、班級互動交流系統、 網絡互動課堂系統等。 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服務,實現學生的異地學習及遠程學習,將學習網絡化、信息化。智慧校園學習平臺可以和學生的手機綁定,為學生的衣食住行學等方面提供服務。 智慧校園教學平臺主要是為教師提供服務,進行輔助教學,所以智慧校園教學平臺上的所有功能都要以教師為中心, 建立方便教師教學的各大系統,例如,教師辦公應用系統、教師自主考試系統、教師任課排課系統、教師班級管理系統、教師學習中心、名師工作室、家教互通系統和遠程網絡會議系統等,更好地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將教學工作信息化與科學化。 教學平臺同樣也可以和教師的手機進行連接。教師可以通過手機進行教學經驗的交流和互動,可以隨時進行課程錄制并發布到網上,方便學生查閱學習。還可以和學生進行一 對一或者一對多的互動交流,回答學生的疑難點。利用教學平臺,教師可以隨時跟蹤某些學生的學習情況,平臺會自動推送和該學生有關的所有學習信息。 智慧校園建設的目的是為學校的教師、學生及各崗位工作人員提供服務,所以智慧校園的建設必須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需求。智慧校園的建設要以學校的管理制度為基礎。例如,高校的招生工作、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及資產管理工作等,都要與智慧校園緊密結合。在智慧校園全面建設成功后,陳舊的業務管理模式、教學模式及學 習方法等都會進行優化。 由于智慧校園處于過渡階段,學校內的所有人員必將對全新的管理模式不適應,所以要盡快將新的業務系統與實際的業務流程、業務內容進行緊密結合, 讓所有人按照規定的流程開展工作。同時,需要對智慧校園的應用情況設置考核機制,選拔應用智慧校園模式優秀的人員和部門進行獎勵,樹立智慧校園的應用榜樣,加深智慧校園的應用,促進智慧校園的發展。 隨著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 智慧校園必將迎來發展的高峰期。但是,智慧校園建設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不斷研究新的信息技術,不斷探索智慧校園的內涵,應用各種先進的技術不斷促進智慧校園的應用與發展。 |
|
來自: 昵稱52580869 > 《信息技術與教學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