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老年朋友,還是年輕人,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退休后,不想住養老院,不想靠子女,還能怎么養老? 最近,杭州余杭13位老人“抱團養老”的消息引發熱議: 據報道,一年前,杭州余杭79歲的朱榮林和74歲的老伴王桂芬招募志同道合者到他余杭自家的別墅抱團養老,同住的俞阿姨老兩口從100多位報名者中選了4對夫妻。一年時間,有人離開有人補進,抱團的人數從最初的4對,變成如今的13人。 抱團養老的別墅 先來看看,這些抱團養老的叔叔阿姨在試驗了一年后,有什么心得吧: 抱團的好處 據報道,抱團養老的地方在余杭港東村,這是一個只有2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竹林郁郁,家家都是院落別墅,平整的水泥小路通到每戶人家門前。 朱榮林家的別墅是三層淺黃色小樓,建于2010年,造價200多萬,面積約500多平方米。院子內部種滿綠植,鋪著石板小路,前面有一方魚塘,后面是半畝小菜園。 別墅中,7戶13人分布在1到3樓,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衛生間,這也是讓入住者最滿意的地方之一。 朱榮林是召集人,他對現在的狀態比較滿意。 俞阿姨最滿意的是這里的環境,“我就喜歡農村的田園風光,我們老頭知道,就隨我來。” 她說自己在這里的生活很閑散:早上6點起床,整理下房間,下午搓搓麻將,晚飯后在院子里溜溜圈,看看電視,就準備睡覺。 大家一住進來就起草了一份《結伴養老協議》,值日就是協議中定下的規矩之一。每個家庭輪值一天,包括給大家準備早餐、買菜、洗菜、以及洗碗等。 協議中還詳細制定了大家的值勤和伙食標準: “打掃衛生的一周兩次,每月1200元,廚師燒兩餐每月2000元,還有一個修剪草木的每月2000元。” 朱榮林解釋,“每戶滿打滿算,一個月3000元的費用足夠了。” 王荷花老人在洗碗 當然,這些都不是那么嚴苛,不值日的人,愿意的話,也會上去搭把手。 比如在記者采訪的當天,本應該金阿姨值班,但去年,她在陽臺晾曬衣服時,摔傷了腿,腿里放了鋼板,走路一瘸一拐,金阿姨的老公腰又不舒服,俞阿姨就來幫忙。 “你看,這就是抱團養老的好處,有什么不方便的,彼此有個照應。” 63歲的金阿姨,短發,戴著眼鏡,說話爽朗。 老人有空就打麻將 微妙的煩惱 一群本不相識的人突然在一個屋檐下生活,生活上很多細節都需要磨合。 水電煤、生活費都是AA,但怎么AA法,經歷了一步步的改進。 每天的賬單 其他瑣碎的問題還有很多: 村子附近的小菜場,距離近但品種少,遠處的菜場品種豐富但需要坐公交,路費如何報銷? 夏天,有的男同志就穿條短褲,赤膊躺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如何協調? 吃飯時,有些“好菜”一會就被搶光了,有時,來遲的人壓根吃不上菜,如何解決? 對于召集者朱榮林來說,令他頭疼的是,因為人多用電量大,只能按照階梯電價最高檔付費,他想知道能否有一些優惠政策? 而對于向往這種“抱團養老”模式的老人而言,還有更多的問題待解: 養老院太壓抑、自己在家又太無聊、“抱團養老”的人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然而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哪有那么容易? 當然,正因為問題多多,先驅者的探索才更有意義。 對于這件事,網友們的觀點可以說是涇渭分明: 支持: @被自己帥出一臉鼻血:我也差不多這么想的,我們這一代都是獨生,一個人肯定照顧不來父母,想以后和我哥我姐他們一起買套房,讓我父母姨姨叔叔他們一起住,大家輪流照顧,正好還讓老人們有個伴,也比養老院放心! @會飛的田鼠:新興的共享經濟!老年組合伙人! @貓忘了魚尾紗201804:其實也行,人多都有個伴還能一起娛樂玩耍,生病也有人照顧,因為有的兒女確實工作真的很忙,不能經常回家陪伴父母! @孩童與狗吃瓜捉蟲:就像和幾個好朋友合租住房,如果意氣相投,過得真的很快樂。總有人會不同的東西,不一樣的思想,愛好,然后交流。 反對: @藝術之疆:乍一聽不錯……真正實施困難重重啊! @代北燕南:答案是NO!!!這不是一起吃住那么簡單。最重要的情感就沒有,和集體宿舍里的隨和的大學生不一樣,每個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和定型的性格,這個就是矛盾最大來源點。中國人的生活單位是家庭,這種臨時的幾天還行,時間會磨滅新鮮帶來煩惱。 @hoonycaty:前提是這些老人有自理能力。 @---等一分鐘---:這……真得找到志同道合的才行,但凡有一位老人好吃懶做,或者身體不好,需要別人侍候的,等于給自己請了個祖奶奶,你趕還趕不走……呵呵噠! 老年人到底對“抱團養老”怎么看尚不清楚,但年輕人們自顧自嗨了起來: @陳一枝:90年的,預約個65歲~ @cand再改一次:我趕緊掙錢買別墅,然后帶一幫姐妹兒集體養老! @跟寂寞再和好668:弱弱問一句,我能提前入住嗎? |
|
來自: 朱偉杰圖書館 > 《老人項目 事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