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兩種。 腸道作為分解食物的主要器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不良習慣的影響,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 腸癌多是"吃"出來的,醫生警示:吃飯時若有這2個習慣,盡早改習慣1、無肉不歡 窮傷胃,富傷腸道。 肉類雖然能為人體提供蛋白質,但如果肉類攝入超量,身體會嚴重缺乏膳食纖維,減慢腸道蠕動速度。 腸道內的毒素就容易在腸道內堆積,增加腸癌的發生風險。 ![]() 習慣2、飲食不規律 這也是為何白領們腸道受損較多的原因之一。 三餐不規律、加班時吃夜宵,都會導致腸道的菌群環境失衡,使腸道粘膜受損,導致食物進入人體后無法被分解并代謝出去,增加了腸癌上身的幾率。 中醫腫瘤專家李忠教授:身體出現3種異常,警惕腸道病變第一種、排便異常 糞便外形、排便習慣,都能用來判斷腸道是否有病變。 ![]() 1、糞便外形變化 "香蕉便"是腸道健康的表現之一。 一旦糞便突然變細,表面出現"凹槽"的劃痕,要警惕是腸道內腫瘤生長,使腸道官腔變窄,使糞便無法順暢的排泄導致的。 腸癌還會引起血便,隨著粘液一起排出,附在糞便表面。 ![]() 2、排便習慣變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排便習慣。 排便的次數、頻率基本固定,如果在排除吃壞肚子的情況下,出現便秘、腹瀉交替出現的癥狀,要盡早檢查是否是腸道病變。 第二種、消化道異常 腸癌是屬于消化道的惡性腫瘤,腸道病變,消化道就會出現異常。 ![]() 1、腹痛 腹痛、腹脹是腸道梗阻導致的。 特別是出現下腹部疼痛的次數多,疼痛的程度不一。癌細胞對腸道不斷的侵蝕,會使腸道潰爛、感染,引起腸道痙攣,引起腹部疼痛。 2、肛痛 這是腫瘤生長在肛門附近的表現之一。 肛門附近的腫瘤不斷生長、破潰,會使肛門出現隱痛、墜脹感,這一癥狀易與痔瘡混淆,如果自己難以區分,最好盡早檢查。 ![]() 第三種、放屁異常 放屁是正常的生理行為,若出現一下兩種情況,要警惕腸道病變。 1、放不出屁 有屁放不出,總想放屁,還感覺腹脹。 這一癥狀多半是因為腸道蠕動速度減慢,體內的氣體無法及時排出引起的;或者因為大小腸發生堵塞,出現腸套疊的癥狀。 ![]() 2、有腥臭味 沒有吃太多肉、刺激性食物時,放屁有腥臭味。 大多是因為腸道病變,使腸道發生潰瘍、糜爛甚至出血,再加上細菌分解發酵,更容易從體內排出腥臭味的屁,此時要警惕是腸炎甚至腸癌。 中醫腫瘤專家李忠教授:生活中,多做3件事,養腸道,防腸癌第1件、補充硒元素 硒元素能阻斷癌細胞營養的供應,有"抗癌之王"之稱。 腸道癌細胞的生長需要源源不斷的營養,否則就會慢慢枯萎、消亡。 硒能促進人體形成抗"腫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從而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網"形成。 ![]() 補充硒元素,就是切斷癌細胞的營養來源。 有一些富含硒的食材,像各種綠茶、石斛、白茶、元芙菊等,我們可以泡水喝,也能抑制腫瘤細胞。 其中元芙菊不僅含有豐富的硒元素,還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和植物甾醇等營養物質,泡水喝,有助于抑制腫瘤擴散、加速癌細胞的壞死,預防腸道癌。 我國的元芙菊主要產自河南云臺山,去云臺旅游的,不妨帶點兒回家。 ![]() 第2件、多做運動 適量運動,對健康有利。 運動可以預防腸道肌肉松弛,促進腸道血液循環與腸道蠕動,增強腸道粘膜的防御機制,提升腸道的消化與吸收能力。 建議選擇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每周運動4~6次,每次最好能使身體微微出汗。 ![]() 第3件、多做檢查 指檢檢查,可發現大約75%以上的直腸癌病灶。 可以用腸道有沒有癌變,一根手指頭就知道,及時完善直腸指檢,可及時發現腸道病變。 乙狀結腸鏡檢查,幾乎能發現100%的直腸癌病灶,定期做腸癌篩查,避免做錯治療的最佳時期。 ![]() 最后,告訴大家2個養腸道小妙招:第1個、動動小腿 久坐的上班族,可多做后蹬腿的動作。 不僅能增強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還能活動經血,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第2個、摸摸肚子 用手掌順時針按摩肚子。 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強消化功能,減少消化不良的發生率,有效預防肥胖等。 |
|
來自: 昵稱56535718 > 《疾病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