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的漢語詞典解釋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在哲學上,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文化在內容上,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人類文化的具體內容如: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附屬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規范,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由此可見,人類文化存在多樣性。 與文化相聯系的是文明,文化與文明這兩個詞匯有含義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不同條件為依據的;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類基本需求和全面發展的滿足程度為共同尺度的。 從廣義上說,人類的文化是指人類總的生存方式(或模式),包括了人類在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一切表現,也包括了其中好的和不好的方面。而人類的文明則只是指人類文化中的好的一面,即文化的優秀成果。 文化的本質是“人化”。 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沒有人類行為,就沒有文化。 譬如,一塊天然的巖石不具備文化意蘊,但經過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價值觀念和勞動技能,從而進入“文化”范疇。因此,文化的實質性含義是“人化”或“人類化”,是人類主體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界客體而逐步實現自身價值觀念的過程。 所以,文化是人類智慧的創造,是人類化的結果。 |
|
來自: bookman1959 > 《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