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梳理】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醞釀(yùn)(niàng) 喉嚨(lóng) 嘹亮(liáo) 抖擻(sǒu) 鑲嵌(xiāng) 貯蓄(zhù) 發jì(髻) 寬chǎng(敞) chéng清(澄) 蟬tuì(蛻) 嬌mèi(媚) 棱鏡(léng) 粗獷(guǎng) 靜謐(mì) qī冷(凄) 蒞臨(lì) 吝嗇(lìn)(sè) 淅瀝(xī)(lì) 咄咄逼人(duō) 高邈(miǎo) 菜畦(qí) 癱瘓(tān)(huàn) 侍弄(shì) qiáo悴(憔) xù叨(絮) jué別(訣) 分qí(歧) 一霎(shà) 梗塞(gěng) 匿笑(nì) dǎo告(禱) 姊妹(zǐ) 徘徊(pái)(huái) 逃竄(cuàn) 尋mì(覓) 確鑿(záo) 云xiāo(霄) 倘若(tǎng) jiàn賞(鑒) 和ǎi(藹) bó學(博) 倜儻(tì)(tǎng) kuī甲(盔) 罕至(hǎn) 收斂(liǎn) 秕谷(bǐ) 錫箔(bó) 感kǎi(慨) 搓捻(niǎn) 綻開(zhàn) 爭執(zhí) cán愧(慚) 奧mì(秘) qǐ盼(企) 恍然大悟(huǎng) 混為一談(hùn) 花團錦簇(cù) 派qiǎn(遣) 殉職(xùn) 狹隘(ɑì) 熱忱(chén) 純cuì(粹) 鄙薄(bǐ) 拈輕怕重(niān) 棟liáng(梁) 慷kǎi(慨) 帳篷(peng) 廢xū(墟) 坍塌(tān) 琢磨(zhuó) 沉默guǎ言(寡) 干涸(hé) 灼傷(zhuó) 突兀(wù) 暈眩(xuàn) 恍惚(huǎng)(hū) 凌亂(líng) 參差不齊(cēn)(cī) 哄堂大笑(hōng) 抽噎(yē) 消耗(hào) 懶duò(惰) 慫恿(sǒng)(yǒng) 安xiáng(詳) 悵然(chàng) 蜷伏(quán) 懲戒(chéng) 冤枉(wɑng) 虐待(nüè) 畏罪潛逃(qián) 污澀(sè) 哺乳(bǔ) 羞怯(qiè) 匍匐(pú)(fú) 余huī(暉) 嗔怪(chēn) 笨拙(zhuō) 聘禮(pìn) 炫耀(xuàn) 滑稽(jī) 頭銜(xián) 勛章(xūn) 駭人聽聞(hài) 莽莽榛榛(zhēn) péng勃(蓬) 澄澈(chéng) 庇護(bì) 愛mù(慕) 2.給多音字注音。 應和(hè) 賣弄(nòng) 黃暈(yùn) 著落(zhuó) 蔭蔽(yīn) 濟南(jǐ) 執拗(niù) 微薄(bó) 扒車(bā) 稱職(chèn) 禁錮(jìn) 欽差(chāi) 較量(liàng) 3.改正短語中的錯別字。 花枝召展(招) 翻來復去(覆) 人聲頂沸(鼎) 節然不同(截) 疲倦不湛(堪) 小心冀冀(翼)(翼) 不求深解(甚) 油然而升(生) 美不盛收(勝) 莫不關心(漠) 見導思遷(異) 狍根問底(刨) 驚慌失錯(措) 千絲萬鏤(縷) 怪涎不經(誕) 大相經庭(徑) 神彩奕奕(采) 隨聲附合(和) 力不遐供(暇) 4.重要作家、作品回顧。 (1)《春》——朱自清——散文家、詩人、學者 (2)《濟南的冬天》——老舍——北京人——作家 (3)《秋天的懷念》——史鐵生——生于北京——作家 (4)《散步》——莫懷戚——重慶人——作家 (5)《金色花》——泰戈爾——印度(國籍)——作家、詩人——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6)《荷葉·母親》——冰心(謝婉瑩)——作家、詩人 (7)《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朝花夕拾》——魯迅——周樹人(作者原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8)《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作家、教育家 (9)《貓》——鄭振鐸——西諦(筆名)——作家、翻譯家、文學史家 (10)《皇帝的新裝》——安徒生——丹麥(國籍)——作家 (11)《天上的街市》——郭沫若——郭開貞(原名)——《女神》《屈原》等 《世說新語》二則 劉義慶 詠 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知識梳理】 一、重點詞語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同“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2.古今異義 (1)與兒女講論文義 (古義:這里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 今義:專指子女) (2)陳太丘與友期行 (古義:約定 今義:日期) (3)太丘舍去 (古義:離開 今義:前往,由此地到某地) (4)相委而去 (古義:舍棄 今義:委托) 3.詞類活用 友人慚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4.重點實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內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與兒女講論文義 文義:文章的義理 (3)俄而雪驟 驟:急 (4)白雪紛紛何所似 何所似:像什么 (5)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大體 擬:相比 (6)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7)期日中 日中:正午時分 (8)門外戲 戲:嬉戲,玩耍 (9)待君久不至 待:等待 (10)下車引之 引:拉,牽拉 (11)元方入門不顧 顧:回頭看 5.文言虛詞 (1)俄而雪驟 俄而:不久,一會兒 (2)去后乃至 乃:才 (3)非人哉 哉:語氣詞,表感嘆 二、重點句子翻譯 1.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太傅高興地說:“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太傅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趁著風漫天飛舞。” 3.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丟下(他)而離開。當他離去以后,他的朋友才來到。 4.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約好一起走,丟下我走了。 三、問題探究 1.《詠雪》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愉悅、輕松的家庭氣氛。 2.兩個詠雪的句子“撒鹽空中差可擬”與“未若柳絮因風起”,哪一個更好?請談談理由。 【示例一】“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據此可知,前喻好,后一喻不好。 【示例二】“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蘊,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而“撒鹽”一喻缺乏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3.《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指您父親;“家君”是謙辭,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4.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示例一】元方“入門不顧”不應為失禮。其一,全文主要寫元方懂得為人之理,“客”無信、無禮是全篇核心,從反面說明“信”和“禮”的重要;其二,對于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我們不應該過于苛求。 【示例二】元方“入門不顧”應為失禮。理由是:別人已經深感慚愧并表示了歉意,就應該寬容別人,做人應有寬容、原諒別人錯誤的心胸。 四、文章中心 《詠雪》一文客觀地敘述了謝氏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作者未加評論,但暗含了對謝道韞的聰敏和才氣的贊美,同時也展現了古代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場景,從中透出一種生活的雅致。 《陳太丘與友期行》一文敘寫陳元方七歲時應答客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少年形象,同時從側面告訴人們做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正直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