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博 士 專 欄
余 博 士 專 欄 如今服用活血化瘀的三七粉已成為中老年人養生的一種時尚,有人服用正宗三七且服之得當從中獲了益,有人服之不當或誤服了土三七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中醫特別強調辨證論治,不推薦盲目跟風服用名貴中藥以養生,提倡既要鑒別藥物真假,更要辨證確定是否適宜服用。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談談三七和瘀血的那些事吧。 什么是瘀血? 凡是由于血液運行不暢,阻滯于經脈及臟腑內的血液均稱為瘀血。我們最為熟悉的腦梗死、心肌梗死,它們都與瘀血有非常大的關系。 瘀血是如何形成的? 瘀血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了解這些對我們如何合理應用活血化瘀藥物來養生防病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氣虛血瘀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主要由脾胃將飲食運化所產生的水谷精氣、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氣、腎中所藏的精氣組成,它對血液有推動其運行和溫煦的作用。當出現氣不足時,其推動血液運行的力量必然減弱,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漸出現了血液的瘀滯。氣的生成主要在脾胃,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如飲食不節則脾胃傷,脾胃傷則水谷之氣生成不足,久則氣虛血瘀。 ? 氣滯血瘀 氣的升降出入運動需要肺、脾胃、肝等臟腑的共同作用來完成,當這些臟腑出現功能失常時必將出現氣的運動停滯,如一個人經常郁郁寡歡或性子急,特別易怒,表現為中醫所說的肝氣郁結,臨床上可見右脅肝區時有脹滿不適,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氣不行血的血瘀證,表現為右脅脹痛,固定不移,夜間明顯。當然飲食不注意節制,寒溫不調,饑飽無度,長此以往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氣機運行不暢,久則氣滯血瘀。 ? 血寒血瘀 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人體血液的運行必需人體陽氣充足,陽氣不足溫煦力量減弱,則血管收縮,血液運行凝滯不暢,從而出現血瘀證。平素貪涼飲冷,要風度不要溫度,過勞熬夜等行為易導致陽氣損傷,出現寒凝血瘀。 ? 血熱血瘀 熱邪入血初期多可引起血液循環加速,部分病人可見血管壁薄弱處破裂出血,久則熱邪易耗損陰血,使血液粘稠,血液運行變為緩慢,從而導致血瘀證。過食辛辣刺激,飲酒過度,易致熱邪入血,耗損陰血,久而久之,可出現血瘀證。 ? 血虛血瘀 血虛引起的血瘀,就好像小河里河水少,水流也慢河底容易沉積泥沙,血虛之人心臟射出的血在脈道里流速慢容易產生瘀血。 ? 痰濕阻絡血瘀 痰濕內盛可侵入血管,阻塞脈道從而表現為血瘀證。臨床上見到的部分冠心病,中醫叫做胸痹病,表現為胸悶胸痛,氣短,舌質紫暗,或舌底絡脈迂曲,苔厚膩,實為胸陽不足,痰濕阻絡所致,中醫治療這類病癥,除了應用活血化瘀藥物外,更需使用溫胸陽、化痰濕的藥物。 ? 外傷血瘀 跌打損傷可導致表現為皮膚青紫、腫脹疼痛的血瘀證。這個現象生活中很常見,也很容易理解。 了解了瘀血形成的原因可以使我們更有針對性的治療血瘀證,畢竟治病用藥要追本溯源才能更準確到位。 既然談血瘀證的治療,就可能會涉及到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相關藥物及其用藥的指征(通俗點講就是用某藥的理由,如服用三七的理由),那么如何來判斷是血瘀證,它在人身上會有那些特征表現了? 歸納起來有身體局部出現疼痛感,疼痛處拒按,夜間明顯,多為刺痛,疼痛的部位固定不移,如瘀血在體表,可見皮膚青紫腫脹,瘀血在體內,嚴重者可觸及腫塊(如脾腫大、肝腫大),望診可見面色發黑,肌膚粗糙干燥如魚鱗狀,口唇指甲青紫,口干不欲飲,記憶力下降,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舌底絡脈迂曲。 當今人們生活水平較高,三七、藏紅花等貴重藥材常被當做養生佳品互相饋贈,是否貴重就是好東西,就可促進我們的健康?一定是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縱觀古今活血化瘀的名家名方,使用三七的處方非常之少,并非三七非良藥,亦非醫家不識三七的良效,那為何活血名方多選用赤芍、當歸、川芎、紅花(非藏紅花)、桃仁等藥物而不納三七于方中,實為三七乃化瘀止血的良藥,用于出血性疾病及跌打損傷效果始見優良。如《本草綱目》記載三七主治吐血、咳血不止,赤痢血痢,大腸下血,婦女血崩,重度赤眼等;《本草備要》記載三七為金瘡杖瘡要藥,故清代名家陳士鐸使用三七加入方中治療婦女血崩,清末民初的張錫純使用三七加入方中治療久痢的便膿血。 余博士 余利華,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醫治未病專業委員會會員,從事消化系統疾病的內科診治、胃鏡、腸鏡、十二指腸鏡檢查、放大胃鏡下消化道早癌診查及內鏡下息肉切除術、消化道支架置入術、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鏡下止血術、膽總管結石取石術、消化道早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等內鏡下治療,對中醫中藥辨證治療內科常見病、多發病以及部分皮膚病、婦科月經病等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 ![]() ![]() ![]() ![]() ![]() 門診時間:每周二上午 門診地點:門診二樓國醫堂2073診室 供稿:余利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