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戰爭中各國所裝備的槍械,還都屬于手動栓式步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拉大栓”。自從第一挺馬克沁重機槍發明之后,武器的發展史便進入了速射武器時代。重機槍這種可怕的“人肉收割機”開始廣泛地應用到戰場上。
馬克沁重機槍是人類歷史上公認的,第1款真正意義上的速射武器。也正因為重機槍的出現打破了原先的戰斗模式,將原先的步兵集團沖鋒戰術,發展到塹壕戰模式。在很多現代影視劇中,對于重機槍的表現也是非常不正確。
重機槍可以認為是能夠連續射擊的重型槍械,很多種機槍在影視劇中都是放在士兵塹壕里面,進行火力壓制的武器。其實真正的重機槍都有自己的機槍陣地,一般都布置在步兵陣地之后的一段距離,不然很容易成為敵人重點照顧的對象。
戰斗過程中重機槍作為火力支援武器,重機槍往往通過連續不斷的點射實行壓制,讓對方的步兵難以進入相應的戰斗位置。重機槍從射擊距離上來看非常遠,而且從狀態上來看,射擊精準度比較高,能夠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一道屏障,壓制過程中進攻的敵人無法逾越。
這就是重機槍在戰斗中的主要任務,所謂的壓制任務不僅僅是壓制對方的火力,把敵人的機槍點打掉,更主要的是防止敵人步兵的進攻。重機槍由于體積比較笨重,所以在戰場上難以靈活的轉移,在突擊作戰時攻擊方不可能抬著沉重的重機槍進行突襲作戰。
因此輕機槍便發展開來,輕機槍由于其結構的問題,導致機槍在開火時射程遠低于重機槍。在戰場上很難形成有效的壓制作用,不論是射程還是火力持續性,輕機槍都遠遠不如重機槍,這也是為何現在突擊步槍和班用機槍都能夠達到連續射擊的目的。

重機槍依然能夠在部隊中服役的原因,在二戰中德國發明了通用機槍,這款機槍雖然說是兼顧了重機槍和輕機槍的特點。但是火力持續性和射程上遠,不如真正意義上的重機槍,MG42通用機槍,是作為下一級的支援火力,靈活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戰場上很難撼動機槍的位置。

主要是因為重機槍具有超越射擊的功能,也就是說一款重機槍可以當作曲射火力來使用。在執行超越射擊中,機槍可以穩定的向特定區域噴灑彈藥。一旁的觀測手,拿著望遠鏡指引機槍手不斷的修正射擊目標,對敵方集群目標進行有效打擊。

這一點上輕機槍和通用機槍很難做到,不過現在戰場上笨重的重機槍在戰場上存活的時間越來越少。最常見的狙擊手就是機槍陣地的天敵,不過現在戰場上由于各種機動車輛,把機槍當做車載機槍使用,移動起來非常方便,也解決了重機槍靈活性差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