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 本意是指水中的陸地,如“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原寫作”州”,后人加水部以區(qū)別州縣之意,特指地球上陸地的大的劃區(qū)。 大洲的概念其實出現(xiàn)很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歐洲人所知的地球劃分為三部分——歐洲、亞洲和利比亞(即非洲北部地區(qū))。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劃分是在地理大發(fā)現(xiàn),人類全面掌握了地球海陸分布以后劃定的。 而在此之前,人類并不知道世界上各大洲的陸地情況。在人類歷史的很長時間內(nèi),亞歐非大陸才是人類文明活動的主要地區(qū),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七大洲對比 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張,美洲、大洋洲、南極洲這些以前的“未知之地“才逐漸登場,進入人們的視野。 世界七大洲,除了大洋洲、南極洲還能從中文名稱上看出一些意義之外,像亞洲、歐洲、非洲、美洲這些中文名稱,基本都是音譯過來的,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 今天,地圖會就簡單梳理一下七大洲名稱的來歷。 亞洲(ASIA)亞洲,全稱“亞細亞洲”,英文為“Asia”。亞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 一般認為,“亞細亞”這一名稱來源于古代腓尼基人。他們生活在地中海東岸(大約在今天的黎巴嫩和敘利亞沿海一帶),善于航海與經(jīng)商。 為方便確定方位,他們把愛琴海(位于地中海東部,在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海域)以東的地區(qū)泛稱為“Asu”,意即“日出之地”。 后來傳到希臘,演變成“Ασ?α”,到拉丁語中的寫成“Asia”。 地中海東部區(qū)域。土耳其所在的安納托利亞半島又稱為小亞細亞半島 所以,“亞細亞”最開始所指的范圍很小,主要是今天土耳其亞洲部分的最西部。到公元前一世紀,“Asia”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后來范圍又逐漸擴大,指代整個亞洲地區(qū)。 歐洲(EUROPE)歐洲,全稱“歐羅巴洲”,英文為“Europe”。和“Asia”一樣,這個詞也來源于腓尼基語。原詞為“Ereb”,意為“日落之地”。 在希臘神話中,歐羅巴是腓尼基國王的女兒,被眾神之王宙斯所愛慕。 神話中的歐羅巴公主 宙斯將她帶到遠方一塊大陸共同生活,這塊大陸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根據(jù)神話,歐羅巴也是歐洲最初的人類,也就是說歐洲人都是她的孩子。 歐亞分界線歷史上一直都在變動,而使用時期最長的分界線是“黑海-亞述海-頓河”一線,近代史發(fā)韌的年代,才漸漸演變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這一線。 歐洲與亞洲的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與非洲的分界:直 可能有人要問,亞洲和歐洲都是同一片大陸上的,為什么要分兩個洲呢? 這主要有文化、宗教、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 亞洲和歐洲的分界更多的是一個文化概念而非地理概念。古人地理知識有限,認為歐亞是兩塊大陸,加之兩邊的社會經(jīng)濟、歷史文化等很多方面差異顯著,最終便形成這樣的格局。 非洲(AFRICA)非洲,全稱“阿非利加州”,英文為“Africa”。關(guān)于非洲名稱的來源有很多說法。 希臘語“阿非利加”一詞是陽光灼熱之意。非洲地跨南北兩半球,赤道從中部穿過,絕大部分地區(qū)氣候炎熱。 另一種說法是,“africa”一詞是由阿拉伯文“afar”演變而來,意思是“塵土”,以該大陸的氣候干燥,風(fēng)沙大而得名。 還有一種說法是,侵入迦太基地區(qū)(今突尼斯地區(qū),位于非洲大陸最北端)的羅馬征服者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tǒng)治者就把這片地區(qū)叫做“阿非利加”。 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戰(zhàn)勝迦太基,成為地中海霸主 之后,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 早先,這個名稱只限于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qū)。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非洲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一直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qū)。 于是,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tǒng)稱為阿非利干(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作阿非利加,后來逐漸泛指非洲大陸。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非洲與歐洲隔著地中海相望 美洲(AMERICA)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為美洲,全稱“亞美利加洲”,英文為“America”,以巴拿馬運河為分界線。 提到美洲,大家都熟悉“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故事,但是,為什么后人沒有以哥倫布(Columbus)的名字命名這塊兒新大陸呢? 這主要是為了紀念大航海時代的另一位探險家——意大利人亞美利哥·維斯普奇(Américo Vespucio)。 為紀念亞美利哥發(fā)行的郵票 1499年,也就是在哥倫布踏足美洲7年之后,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lǐng)的船隊從海上出發(fā)。他們沿著當年哥倫布所航行的線路,克服重重困難,終于也到達美洲大陸。 亞美利哥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作了詳細考察,并編制了最新地圖。正是在他的探險考察之后,這塊大陸才被確定是一個“新世界”。 要知道,哥倫布一直到去世(1506年),都不承認他去的是美洲——他一直認為那里是印度。 后人為了紀念亞美利哥的這一成就,于1507年將這片大陸命名為“亞美利哥”。 后來,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稱構(gòu)詞形式,“亞美利哥”又改成“亞美利加”(America)。 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地圖制圖學(xué)家墨卡托(Mercator)在繪制世界地圖時,把北美洲也包括進來了。 南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分界線,北美洲與亞洲隔著白令海峽,南美洲與南極洲隔著德雷克海峽 大洋洲(OCEANIA)大洋洲,英文為“Oceania”,意即“大洋中的陸地”。曾被叫做澳大利亞洲,簡稱澳洲(現(xiàn)在澳洲一般用來指澳大利亞國家)。“澳大利亞”一詞源于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陸地”。 “大洋洲”的名稱最早出現(xiàn)于1812年前后,由丹麥地理學(xué)家馬爾特·布龍命名。當時僅指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三大群島,這就是狹義的大洋洲。 大洋洲這個洲名的概念和范圍,比其他6個大洲要復(fù)雜一些,至今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國際公認的說法。 中國多數(shù)地理學(xué)家認為,大洋洲是指不屬于其他大洲的太平洋島嶼的總稱。包括奧大拉西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4個部分。 亞洲和大洋洲的界限也一直就有爭議,一般大致按照“帝汶海-阿拉弗拉海以西-哈馬黑拉群島以東” 這一帶作為分界線。 有的地圖會把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的國界線作為洲界線。這樣的話,幾內(nèi)亞島就一分為二,似乎也不太合理。 亞洲和大洋洲分界 南極洲(ANTARCTICA)南極洲,英文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 南極洲處在地球的最南端,絕大部分陸地位于南極圈以內(nèi)。氣候酷寒,大部分地方覆蓋著很厚的冰層,故又稱“冰雪大陸”。 南極洲 在發(fā)現(xiàn)南極洲之前,早期的歐洲人(如古希臘天文學(xué)家、地理學(xué)家托勒密等)認為世界的南方肯定存在一塊大陸,并將其命名為“Australis”,意為“南方大陸”。 于是,探險家們紛紛南下去尋找傳說中的“南方大陸”。結(jié)果“南方大陸”沒找到,卻意外發(fā)現(xiàn)了澳洲大陸。 當人們到達澳洲大陸時,以為這里就是“南方大陸”,于是就將其命名為“Australia”。所以,當后來南極洲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原先的“南方大陸”這一名稱已經(jīng)被澳洲占據(jù)了,只得另外起名。 關(guān)于誰發(fā)現(xiàn)了南極洲這個問題,目前并沒有舉世公認的說法。 有史可考的是,在1738~1739年,法國人布韋在航海時發(fā)現(xiàn)了南極附近的一個島嶼(今布韋島),并記錄經(jīng)緯度。 1772~1775年,英國人庫克船長(澳洲大陸就是他發(fā)現(xiàn)并占領(lǐng),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的)到達南極附近的南設(shè)得蘭群島。 ![]() 庫克船長 到19世紀,美國人、沙俄人、英國人、法國人都紛紛踏足這片大陸,南極逐漸熱鬧起來。 結(jié)語從七大洲的命名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名字都反映了人類認識世界、發(fā)現(xiàn)世界的各個歷程。從亞歐非三大陸,到如今的七大洲,人類不斷在探索地球的未知區(qū)域。 七大洲背后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期待我們?nèi)グl(fā)掘。地圖會在這里拋磚引玉,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索更多內(nèi)容。 |
|
來自: 百科知識博覽 > 《地理科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