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與鮮卑 和所有游牧民族一樣,鮮卑的強大與否,不是看鮮卑有多少人,有多少兵,有多少財富,有多大地盤,關鍵要看他們是不是有一位賢能與勇武齊備的領袖。檀石槐就是這樣的靈魂人物,軻比能雖然不及檀石槐偉大,但在三國時期,最能代表鮮卑發聲的,也只有軻比能。那么,在公元235年,軻比能遇刺身亡之后,還有誰能夠代表鮮卑,在漫漫歷史長卷之上,寫下鮮卑的名字呢? 公元265年,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禪位,史稱晉武帝,自此,曹魏滅亡,西晉建立。歷史的戲劇性在于,曹丕代漢與司馬炎代魏,手法如出一轍,就是不知道曹操怎么想?而曹魏立國46年,五世而亡,西晉國運51年,四世而亡,倘若司馬懿地下有知,會不會和曹操有同樣的感受呢? 雖然西晉在形式上完成了大一統,但延承漢制繼續分封諸侯的做法,為西晉的衰弱直至滅亡埋下了伏筆。難道司馬氏不知道西漢時期著名的“七國之亂”嗎?難道當年漢高祖劉邦給后代子孫留下的亂子還不夠大嗎?司馬氏當然知道,但皇位得來不正的司馬炎心里始終都是不安的。 自曹魏到西晉,士族豪門如日中天,尾大不掉,司馬炎之所以能夠稱帝,也絕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他依靠的是整個司馬氏家族的底蘊。那么,登上皇位的司馬炎只有讓司馬氏掌握更多的權利,才能夠與那么多的士族豪門相抗衡,以維持西晉的穩定??伤抉R炎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自己百年之后,那些被分封為王的司馬氏們會不會服從于一個新皇帝的領導,這個新皇帝是不是擁有不亞于自己的力量與威嚴。 公元290年,司馬炎駕崩,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晉惠帝其人天生愚鈍,屬于那種智商有問題的,根本就不能處理國事。司馬炎在世的時候,就曾經認為司馬衷不堪繼承大統,可“立嫡立長不立賢”的錯誤思想還是限制了司馬炎,再加上那位日后赫赫有名的賈后賈南風在保護司馬衷蒙蔽司馬炎的問題上也是煞費苦心,最終,還是讓一個傻小子成為了西晉的第二位皇帝。 登上帝位的司馬衷,迅速被皇后賈南風架空,先是外戚斗爭,后來跋扈專權。公元291年,八王之亂終于爆發,分封各地的司馬氏們為爭奪皇權,開始了長達十六年的“內亂”。十六年間,司馬氏們你方唱罷我登場,飛蛾撲火一般迅速凋零,直到公元316年,西晉滅亡,衣冠南渡,長江以北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所謂五胡,指的是五個少數民族,他們分別是:匈奴、鮮卑、羯、氐、羌。而十六國,指的是由這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成漢、前趙、后趙、前涼、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國。能夠入圍十六國的這些政權,一般都是疆域和影響力較大、立國時間較長的,而在這十六國之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冉魏、丁靈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帥楊氏建立的仇池國、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漢人譙縱在蜀地所建的譙蜀、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前后一百多年的時間,在北方和西南先后出現了二十多個政權。 這些少數民族之所以能夠建立這么多的政權,與自漢代以來少數民族南遷內附有直接的關系,如果中央政權強大,這些少數民族就是臣服的,而中央政權走向衰弱,對國家的控制力越來越差,此消彼長,這些少數民族必然會趁勢而起。 那么在這些政權中,有哪些是鮮卑人自己建立的,又有哪些是鮮卑人參與其中的呢?鮮卑在五胡十六國的烽煙中,有的曇花一現,有的壯志未酬,有的黯然神傷,有的志得意滿。我們先把視線,轉向鮮卑三部中的東部鮮卑,因為鮮卑的首位英雄檀石槐興起于西部,第二位英雄軻比能成名于中部,而地域遼闊、部眾甚多的東部鮮卑始終沒有什么大人物出現,難免有些遺憾。 在西晉時期,東部鮮卑形成了三個較大的鮮卑部落,他們是:鮮卑宇文部、鮮卑段部和鮮卑慕容部。熟悉自北魏到隋唐的朋友,哪怕沒讀過正史,單單是小說或者演義,您都會想起《隋唐演義》中的宇文述、宇文成都和《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那些故事或許有虛構的成分,可這些宇文和慕容們作為鮮卑宇文部和慕容部的皇族后裔,卻是毋庸置疑。 在宇文部、段部、慕容部三部中,率先崛起的是段部,而存在最短、曇花一現的恰恰也是這個段部。關于段部的由來,史書記載并不明確,我們只知道,鮮卑段部是融合了許多小種鮮卑、烏桓、部分漢人和匈奴遺民而形成的一支游牧部落,自東漢中葉由遼東西遷,分布在遼西一帶,至4世紀初,已成為東部鮮卑最強盛的部族之一,我們所說的這個強盛,不是經濟,不是文化,而是武力的單方面強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