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區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為河池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廣西中部偏北,地處東經108°4′11″~109°2′44″之間,北緯24°0′10″~24°5′25″之間,東及東北部與柳州市的柳城縣、柳江區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連境,南部及西南部與忻城縣、都安瑤族自治縣毗鄰,西與金城江區接壤,北與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交界。 綜述 宜州市旅游景區導游圖 宜州區有4A景區3家,3A級景區5家,4星級飯店1家,3星級飯店4家;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1家,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4家,廣西生態旅游示范區1家,廣西特色旅游名村1家,廣西特色文化名村1家,農家樂30多家。旅行社8家,旅游車船企業3家。新增旅游集散中心1個,游客咨詢服務中心5個,新增停車場3個,新增星級汽車營地1個,A級標準建設旅游廁所7座。主要風景名勝有下枧河流域劉三姐歌謠文化生態保護區(含古龍漂、珍珠洞、民族村、劉三姐書院等),有白龍洞游覽區、宋代鐵城、宋黃庭堅逝世處遺跡、宋楊文廣戰事遺壘、明千戶所古城、明惠帝云游宜山遺跡、太平天國王府故址、仙女巖、九龍巖、三門巖、多靈山、鎮遠峰等。 流河寨景區 流河寨―壯族歌仙劉三姐故居,為廣西風景名勝區下枧河東岸,位于市城東北郊8公里處的劉三姐鎮馬安村,占地十余畝。寨中保留有劉三姐、阿牛哥、錦妹當年居住過的房屋,有壯寨門、壯族圖騰、農家勞作工具和茶樓等仿古建筑。 四牌樓 四牌樓,位于宜州區一中東側,建于乾隆二十五年,時稱“會魁樓”,又稱“四牌樓”。此樓位于十字路口,形成東西南北四個門洞,內外相通。四牌樓樓高三層,一樓全用大型細鑿條石砌成,呈四方形,工藝精巧。邊長11.5米,四面拱門各高3.9米,寬3.5米。二三樓為木質結構的重檐樓閣,紅漆圓柱,飛彩流丹,古樸莊重。“文革”中二三樓被拆毀,只存有一樓拱洞石門,樓上建筑及額匾碑刻已不復存在。 會仙山景區 會仙山亦稱北山,位于宜州區城北1公里的白龍公園內,為宜州八景之首,稱“會仙遠眺”。山頂有鳥型巨石一方,呈展翅狀,明刻“騎云”二字,石前平臺原建有“齊云閣”,峭壁上刻有“極高明”三大字,為郡人明代參將李霽所題。有清雍正年間慶遠知府徐嘉賓的述職碑。山頂建有電視差轉臺。還有天池、甘泉等。景區內有白龍洞、百子巖、雪花洞、百丈深井巖、煉丹巖、白云庵、翼王點將臺、翼王點將臺、山谷祠等景點。 臨江河 臨江河風景區北起樣貝鄉拉托村畔,南至三江河口與龍江河交匯,河道全長37公里,含下枧、古龍、祥貝三個河段。沿河群山疊翠,古洞羅列。該景區于1988年10月與白龍洞同時列為廣西風景名勝旅游區。 九龍山 九龍山,位于宜州城區南3公里,因有九峰相連蜿蜒若龍,而得名。在九龍山主峰山腰有丹霞巖,巖口高20米,寬6米,有后洞和頂洞可出,明代慶遠知府岳和聲題刻“丹霞遺蛻”四字于巖側壁間,舊稱“丹霞夕照”。 古城峒 古城峒位于宜州市城北郊3公里的木棉村后,1255年建造,號“鐵城”,后稱古城峒。古城峒分內城和外城,內城墻東西兩端對峙的兩山崖壁上各刻有一碑。 古龍河景區 古龍河景區位于江河中段,北起祥貝鄉古龍圩,南至下枧龍洲島,古稱思吾溪,全程10公里。 壯古佬景區 壯古佬風景區位于宜州市北部劉三姐鄉的馬山塘屯,至市區水陸距離12公里,陸路5公里,景區占地16公頃,原生態環境保護良好,自然古樸。壯古佬景區現已建有景區碼頭,對歌臺、壯古佬寨門、厚蘭橋、會景亭、表演場、觀景長廊、歌王樓等別具風格的民族傳統建筑。黃圣依與蘇有朋主演的電影《尋找劉三姐》在此取景拍攝。 水上石林 水上石林地質公園位于宜州龍江及其支流的臨江流域,占地面積約114.7平方公里,海拔160米左右,屬大型規模地質公園,由祥貝園區、下枧河園區、龍江園區、石別園區組成,約有60處地質遺跡點。 德勝風景區 德勝風景區位于城區47公里的德勝鎮境內,景稱“玉笏鳴琴”,又名白云山,明代刻有“獨尊峰”三字,主要景點有鳴琴山、大風光山、德勝古城等。 |
|
來自: dengxuzhao > 《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