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是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位于河南西南部,人口超千萬,在河南省排第二位;經濟水平,在河南省排第三位。目前,南陽下轄2個區,10個縣。今天咱們來聊聊南陽10個縣的名字的由來。 南召縣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縣,因為縣城東北角的南召店是宛洛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驛,故將'南召'命名為縣名,清順治十六年(1613年)再廢縣,并入南陽縣,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復置,南召縣,縣名一直沿用至今。 鎮平縣 寓意是'鎮壓平息'。金末設置,紀念剿滅了某支義軍。 淅川縣 因析水(古稱析川,今名老鸛河,流經析谷而得名)從西峽南下流經淅川縣最終匯入丹江,所以稱作淅川縣。 方城縣 楚文王在繒國'繒關'的基礎上修筑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長城,又在長城山角下建造了一座小城池,作為關塞屯軍戍守之用,因城池形方被稱為'方城'。正式以'方城'作為縣名,《魏書.地形記》中記載,是開始于南北朝時期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年間。 內鄉縣 583年為避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之諱,改中鄉為內鄉;因地處伏牛山最深處,交通閉塞,與外界接觸較少,故稱內鄉。 新野縣 有5種說法,其中4種都和田野有關,新野即新形成的田野;有1種說法與新都有關,新都即今王莊鎮的九女城。因新野城位于新都邑西20公里,《爾雅》:'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縣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 唐河縣 初唐為唐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石馬縣。明洪武二年(1368年)再次改名唐州,因縣南有唐子山故名。民國改為沘源縣,民國十二年(1923年)又改名為唐河縣。 桐柏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設桐柏縣,因縣境所處位置在桐柏山區而命名。 西峽縣 因為位于伏牛山西部的深山老林中的峽谷地帶,又處于南陽府的最西部,舊稱西峽口。1949年1月改建為西峽市,當年12月又恢復為西峽縣,使用西峽縣名稱只有70年時間。 社旗縣 源于賒旗鎮。據說這里是劉秀起兵的地方,有劉姓酒店老板以酒旗賒于劉秀,以做軍旗。解放后,取'社會主義旗幟'改之。 綜合來看,唐河縣、西峽縣、社旗縣的縣名還沒有使用100年。關于各縣名字的由來,大家若有補充,歡迎留言。 |
|
來自: 老薛osxh3nrppl > 《故鄉/云朝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