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侒,為晚清貝勒愛新覺羅·載濤的第三個兒子,按輩分算,他乃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弟,因此,在當時的環境之下,溥侒與溥儀這對堂兄弟關系極好。當年溥儀被趕出皇宮,輾轉去長春的時候,溥侒便形影不離,跟隨其左右,成為了溥儀最忠實的粉絲之一。而載濤對于這個兒子,也是從小就寄予了厚望,期待他將來有所作為,對他是百般的疼愛。 在溥侒幾歲的時候,載濤便為他定下了一門親事,新娘家也是名門望族,與載濤家可謂是“門當戶對”,兩家家境相當,難得的是,未婚妻端莊賢惠,窈窕之姿,且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標準的才貌雙絕美人一個。當溥侒一到了成婚的年紀,載濤便張羅著讓一對小年輕早日成其好事。 婚后,一對小夫妻感情和睦恩愛,溥侒對于這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也十分滿意,畢竟妻子秀外慧中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自從妻子入門后,對她是十分的寵愛。每每看到此,載濤心里既感動又欣慰,畢竟兒子的幸福,做父母的是最開心的。當時,妻子由于家境殷實,所以在陪嫁方面,倒也十分的大方,除了豐厚的嫁妝外,還陪嫁了多個丫環和仆人,而其中,竟然還有一個奶媽。 這位奶媽姓連,早年間曾在妻子家侍候,后來年老體衰便回到家中養老。但是,前些年,由于丈夫突然過世,只遺下一個女兒,母女倆相依為命。而奶媽的女兒便是妻子的陪嫁丫環之一,不放心女兒的奶媽,便不顧一切的也跟了過來,而妻子從小是奶媽照顧大的,與之感情很深,不忍拂了老人家的心意,便將其也一起帶了過來。 不過,對于兒媳婦所帶過來的一眾丫環仆人,載濤卻意見很大,他素來覺得這些人善于倚老賣老,仗勢欺人,最喜歡到處搬弄是非,到處嚼舌頭,應該都將他們趕出府邸。不過,由于兒媳自小與這些陪嫁丫環一同長大,又是奶媽一手帶大的,此時奶媽家突遭不幸,不能落井下石,于心何忍?當即,便與公公據理力爭,最終,不忍拂了兒媳善心的載濤,只好同意一眾仆人留下。 由于自幼嬌身慣養的緣故,身嬌體弱的妻子在生下孩子后不久,虛弱的身體倒下了,最后竟發展到藥石無醫的境況,在妻子彌留之際,看著天真無邪的孩子,她眼含熱淚,依依不舍的叮囑溥侒務必將孩子照顧好,讓其健康快樂的成長。安排好孩子后,妻子將目光投向了丈夫溥侒,年紀輕輕,自己即將不久人世,該如何是好?這時,余光無意間看到了一旁侍候的奶媽女兒連氏。 思慮再三,妻子深悉一旦自己過世,丈夫一定會續弦,可是,自古后母多欺子的例子還少嗎?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健康長大,妻子臨終前,告訴溥侒等自己去世后,就請娶連氏為妻,如此,她才能走得安心。沒多久,妻子便撒手人寰,離開了人世。溥侒頓時痛不欲生,久久無法自拔。 為了能讓妻子走得安心,溥侒向載濤提出續連氏為妻的想法,可是此話一出,立即遭到了載濤的言辭反對,他認為連氏不過區區一名卑微的婢女,何德何能可以做正房太太?消息傳出去,那還不得讓人笑掉大牙?可是,溥侒心意已決,不管父親載濤如何勸阻,都無濟于事,甚至為了逼迫載濤同意這門婚事,溥侒帶著連氏和孩子竟然搬出了貝勒府,獨自一家在外居住。 可是,令溥侒致死也想不到的是,不僅妻子看走了眼,他也迷失了心智。原來,這連氏并非善類,反之為人尖酸刻薄,全然沒有一絲賢惠妻子的模樣,特別是在對待溥侒幾個孩子方面,更是令人感到憤怒。幾個孩子在她的“照顧”之下,個個瘦骨如柴,渾身是傷,直到溥侒無意間發現了這個情況,氣得他是惱羞成怒,當即將孩子們送回了貝勒府,請父親載濤代為照看。 應該說,在續弦連氏這件事上,溥侒和妻子都看著了眼,原本以為是身邊熟悉的人,熟悉其心性,殊不知連氏乃是一匹披著羊皮的狼,做起事情心狠手辣,不顧舊情。不過值得一說的是,在溥侒33歲病逝后,連氏失去了經濟來源,日子過得異常的艱苦,載濤知道后于心不忍,常常給些錢財接濟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