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文 愛情是什么?我認為,愛情就是每個普通人身上的人性閃光小故事。 例如72歲高齡的陸游,重游沈園的時候緬懷起了妻子,傷感無比,提筆寫道: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例如詩人蘇軾夜里夢見了去世的妻子,三更醒來,忍不住落淚哀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例如歸有光在《項脊軒志》最后一行落筆懷念吾妻: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古人的愛就像稀世罕物,既有靈魂,又有火花。 可是現代人的愛情,特別是“中國式”愛情,都變成什么樣了? 放眼望去,年輕人越來越浮躁,結個婚又是彩禮,又是房鬧,柴米油鹽雞飛狗跳;談個戀愛一不小心墮胎,外遇,又作又叫。 各種各樣庸俗的枯燥的無趣的故事在都市里上演著,卻也被人們一樣畫葫蘆稱之為愛情。 那么,中國式愛情的通病有哪些? 1/3:“戀愛像一場作秀”
我們約會的時候,她總是捧著手機,要不就在刷X音,要不就讓我舉起手機替她咔咔一頓拍照,完了ps上傳朋友圈,全程我就像一個小助理,或者透明人 我們家里都不算富裕,當時念大學每個月也只有不到一千錢的生活費,這已經包括了衣服、交通、吃飯還有約會費用。 前女友總喜歡和我談論她閨蜜的男朋友如何如何好,買了多少奢侈品禮物。那時候我簡直不敢看她的目光,因為里面裝滿了對金錢的欲望,那種赤裸裸的眼神,讓我感到很害怕。 她生日之前我省吃儉用了三個月,終于給她買了一個她喜歡了很久的包。我開心地拿給她,說實話我心里期望看見她愛意的感謝,但她只是冷冷地接過,“嗯”了一聲之后舉起手機,咔嚓又是一頓拍,完了發朋友圈:這款還不錯。 我的內心是憂傷的,但是無法言表,女孩們似乎越來越不知所謂,那就到此為止吧。 2/3:“現代婚禮像一個大型私人廟會”
中國婚禮似乎特別喜歡以折騰別人為樂趣,什么半夜起床,腳不能碰地,鬧婚房等等,這些繁瑣、無用、尷尬、荒謬的東西,除了自嗨,還能帶來什么? 結婚之前,還非得掏空父母的錢,買房,買車,嫁妝,彩禮。 總是講平等,獨立,那怎么封建陋習偏偏就成了大眾規則了呢? 現代人結個婚太難了,自己沒個幾十萬,都不能理直氣壯地結婚,如果到了一線城市,更是如此。 3/3:“如今的愛情充滿了銅臭氣”
當然不是說一個人現實不好,只是太多人把“理想”和“現實”搞混。 現實,是指現在的實際狀況;理想,是指腦海中想得到的想象。 女生們總是以理想去要求身邊的男孩,殊不知他們在現實的重擔下被壓得越來越喘不過氣。 想談戀愛,你開什么車?想結婚,你有房嗎? 人的欲望越來越龐大,大家都被華麗虛幻的外衣蒙蔽了眼睛,好聽一點叫現實,不好聽的叫物質。 你試圖養她,但發現這樣的她你實在養不起; 她追求物質,你竭盡全力后還是覺得負擔不起。 愛情越來越充滿銅臭氣,這個世上本沒有萬全之策,而大家都想吃現成的。 中國人的慣性思維,不知何時起變得“雙標”。而中國式的愛情,越來越脫離愛的本質。 大家一生都在追求一個近乎完美的戀人,卻忽視了自身是否達標。 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以后,愛情的門檻卻越來越低,以前的人們生死與共,現在的人們不合就散,大不了再換。認識一天的人就能立刻上壘談戀愛,閃婚閃離,苦了小孩。 大環境下,人們的“渣”,已經不斷進化,是這個社會的產物,也是這個時代的犧牲者。 真正的愛情,應該是互相扶持,像一對對頭發花白的老夫妻,兩人都走不動了依然能扶著彼此談笑散步,一不小心天長地久。 張愛玲說:愛情本來并不復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 愛情本來就該如此簡單。 |
|
來自: blackhappy >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