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一、覲見太子妃 現存的京城故宮是滿清時代從大明皇宮翻修而來的,而北京的大明皇宮則是從南京紫禁城山寨過來的。所以大明時代的奉天門、奉天殿(今天的太和門和太和殿)兩側是長廊,而不是今天的山墻;明代永樂皇帝建成紫禁城時,北門稱玄武門,大清康熙(玄燁)皇帝登基后為避諱“玄”字才改成神武門。現在的保和殿最初名為謹身殿,嘉靖年間遭火災后重修改稱建極殿,直到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才改為保和殿。 嘉靖年間的建極殿后面的云臺上有一處三楹小殿,與皇上居住的乾清宮僅隔著一道乾清門。平日里有什么要緊事,皇上便在這里接見大臣。可是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春季那天午時過后,身為翰林院七品編修的張居正奉命來到這里等候召見的時候,還是有太多的不解。誰都知道嘉靖皇帝已經幾十年不上朝,別說像他這樣的芝麻官,就是內閣大臣想見上一面也極為不易,只是他非常明白,自己能站在這里,完全是自己能同時贏得嚴嵩和徐階兩人的好感。 眾所周知,明代的首輔之爭的過程異常殘酷,充滿爾虞我詐和弱肉強食,嚴嵩和徐階之間更是水火不相容。張居正在翰林院見多了這樣的爾虞我詐、成王敗寇,也見多了表面上的一團和氣,背地里的下井落石,自己除了長期保持中庸之道,自然還有韜晦之策,更重要的就是,他即是徐階的心腹和紅人,又為嚴嵩所器重,就和《明史·張居正傳》中所說的那樣:“嚴嵩為首輔,忌階,善階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 正在胡思亂想之際,聽得不遠處有人咳嗽一聲,知道是宮里的太監善意提醒,張居正趕緊在殿側的石板地上跪下,低垂著頭,就從眼角里看見一行人從自己面前經過,只看得見那行人的鞋面,奇怪的是,雖然有男人的朝靴,但更多的卻是女人的翹尖弓鞋,還有很濃郁的脂粉味,不明究竟的他就更感到忐忑不安,居然連大氣也不敢出。 終于有太監尖著嗓子叫張居正進殿覲見,這才知道居然是那位母以子貴的姓李的太子妃,就更加惶恐不安,自然恭恭敬敬的,直到聽見太子妃命令他抬起頭來,才敢偷偷的看了那個頭戴鳳冠、身披霞帔、穿一件水紅的對襟大袖衫的太子妃一眼:能被太子裕王臨幸,自然也是一個如花似玉、眉清目秀的出色女子;雖然從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宮女變成太子妃,可依然是一個明眸皓齒、氣質嫻雅的美麗少婦,極不容易出來見人一次,自然會好好打扮了一番,更顯得越發像一朵出水芙蓉,光彩照人。 按照《明史·張居正》里的描敘:“居正為人,頎面秀眉目,須長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許。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測也。”這也就是說,這個來自湖北荊州的大男人相貌英俊,臥蠶眉、丹鳳眼,有著一副儒雅風流的長相;加上頜下一縷長髯垂過胸前,自然是標準的美髯公,本來就男人味十足,加上器宇軒昂、風流倜儻的氣質,自然就是英雄豪杰之輩,像這樣的美男子,莫說在大明王朝,就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也會是萬人迷的。 所以猜都不用猜,那個雖然貴為太子妃、卻依然是一個年輕少婦的心里自然會有了些波動,一句很普通的問話就有了些曖昧的意思:“張先生,在這里相見,沒驚著你吧?” “恕下官直言。”張居正在感到震驚的同時,也能極好的掩飾住自己的失態,強自收懾心神,平靜的答道:“得幸覲見太子妃,臣下確實吃驚不小。” “如果說這次見面,是嚴閣老和徐閣老雙雙安排,張先生作何感想?”太子妃笑著問道:“如果說,僅僅只見過一面,本妃就認定張先生是小太子之師,又作何感想?” 張居正早就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謝太子妃提拔,知遇之恩,沒齒難忘!” 太子妃笑盈盈的走到他面前,輕聲又問了一句:“還有嗎?” “有什么差遣,太子妃盡管說。”張居正回答得很堅決:“肝腦涂地,在所不辭!” “張先生。”太子妃嫣然一笑:“這可是先生所說!” |
|
來自: 宜昌石頭書屋 > 《(文集)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