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略顯嚴肅的文章之前,我就已經意識到要得罪很多網友的。畢竟這許多網友都是網文盜版的受益者,觸犯到了他們的利益,自然要“群起而攻之”了。 但一個人若連得罪人的文章都不敢寫,便稱不上真正的文人,因為那顯然已忘了“我手寫我心”,忘了“言為心聲”,而只知道隨著市場翻江倒海。更何況,我相信絕大多數的網友都是比較理智,都是可以平心靜氣的講道理的。 目前網絡文學行業的產值正在不斷壯大。2017年度的網絡作家富豪榜出來的時候,一度讓很多人刮目相看:唐家三少一年的版稅收入高達1億3000萬,天蠶土豆也年入過億,無罪年入6000萬……寫小說居然可以有這么多收入,在過去是天方夜譚,現在卻正在成了現實。
我們驚嘆盜版網站的效率。正版網站的小說一更新,盜版網站也立刻更新了最新章。甚至正版網站還在審核新章節的時候,盜版網站已先一步貼出了新章節。 我們驚嘆盜版網站的毅力。很多作者對盜版深惡痛絕,發明了“防盜章”,也就是先寫一堆無意義的亂碼文字放在網上,等盜版網站把亂碼章節抓取過去后,作者再修改防盜章為正常的文字。這種“防盜章”一定程度上的確減少了作者的損失,使得訂閱有所上升。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盜版網站毅力驚人,在作者放上正常章節后,盜版網站甚至會通過手打的方式,把盜版的亂碼章也修改過來。 我們驚嘆盜版網站的韌性。針對盜版問題,有關部門和網站多次出擊,大大的打擊了盜版者的氣焰。比如2016年國家版權局《關于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有關文件的出臺,比如連續多年打擊網絡盜版的“劍網行動”,比如2017年某文集團監測下架盜版網文app800多個……一系列的舉動,讓不法盜版者戰戰兢兢、瑟瑟發抖。但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個個盜版網站仍是雨后春筍般冒出,倒了東家有西家,令人不得不厭惡它們的耐力和韌性。 那么盜版屢禁不絕,這個鍋該誰來背呢? 首先是不法的盜版產業鏈長期存在。清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不勞而獲的想法,引誘著少數人鋌而走險,做出違法行為。 然后是極少數的版權方不作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默許盜版的存在。眾所周知,網文作家的主要收入來自于小說章節的訂閱,但如果想獲得更多數額的收入,就需要各類動漫、游戲、影視的版權授予。因為某些網站的點擊率、推薦率未必全部真實,各大影視動漫公司便需要綜合全網的指數和熱度來評判一部網文的影響力。一些主走影視改編向的小說并不會十分看重電子訂閱,舉個例子,某平臺首發的一本200萬字的小說,在該平臺上正常上架銷售,同時作者卻主動在另一個知名網站免費同步更新全文,以此擴大影響力。類似于此種思維,極少數版權方為了擴大旗下小說的知名度,一定程度上默許盜版的存在來快速擴散作品的熱度,快速提高作品的人氣。 最后是網文讀者的正版意識相對不強,文化付費的觀念比較淡薄。正所謂有什么樣的需求,才有什么樣的市場。讀者的免費看書的想法,才是盜版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但這一點說起來又比較復雜,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 第一、網文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正版化的難度。目前的網絡小說動輒四五百萬字,以千字五分錢的價格計算,看完一本連載小說至少需要幾百元。如果一個讀者單獨看一本書,這樣的成本完全稱不上負擔。但現實是,很多網友往往同時看十幾本、二十幾本書,成本疊加,便成為了一個不小的數字。 而網友之所以能同時看十幾本書,是因為網文的快速消費特性。毋庸諱言,不少小說就是快餐文、小白文、消遣文。作者一本正經的水字數,讀者卻是“一目十行”的看完小說,甚至3天就能看完一本1000萬字的小說。如果選擇全部付費的話,對普通家庭而言,成本實在驚人。
事實上,近些年來,得益于有關部門、網站和網文作家的聯合發力,不懈堅持,網絡小說正版化的道路正變的越來越平坦。不少讀者主動發聲:“那些說‘小說寫的差,所以看盜版的人’,也是無恥到一定境界了?!薄笆裁磿r候看正版是一種很稀松平常的事情的時候,才會有文化真正的高度繁榮?!?/p> 原來網上看視頻是不付費的,現在各大視頻網站都要會員了;原來網上聽音樂是不付費的,現在各大音樂類應用下載音樂需要付費了;原來電腦上玩單機游戲是不付費的,現在steam上的國區玩家越來越多了。也希望越來越多的讀者能夠有掏出錢購買“吃雞”游戲的痛快勁,去支持我們的網絡文學。 倘若只是頑固的秉持著“小白文不值得付費”的頑固心態,那也許你永遠都看不到能讓你滿意的高質量網絡小說。連最得網文市場潮流的小白文都沒人支持,所謂的小眾網文仙草又何來立足之地呢? |
|